进入汛期之后,城市的雨水明显增多,几乎每天都在下着,新闻里多是暴雨的消息,播音员不厌其烦地告诫市民防雨防灾,都说今年这样的大雨什么时候才能结束? 此刻,我多想把这城市里的雨统统截下,送到需要它的地方去。
站在窗前观雨,看着路上的行人把自己藏在雨衣里,藏在雨伞下,匆匆地走着,奔向各自的场所。我烦躁的心情不知不觉沉静了下来。逢雨便是怀乡时。这雨将我带离这个将雨视为灾害的县城,回到少年曾经生活过的乡村。
那时还是生产大队,集体耕作。我生活在乡村的十几年中,记忆中的每一场雨,几乎都是乡人的福音,大人们不必到田里干农活。乡村的雨天,路上行人稀少,偶尔会看见一两个穿着雨衣、光着脚、扛着农具的人,行走在乡村的小道上,颇有“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的意境。下雨了,妇女们常在雨天哼着小曲做做针线活。男人们并不龟缩在家里,屋檐下、大树下、每个生产队看护庄稼瓜果搭的凉棚下,站满了村里的男人们。孩子们更是欢快极了,尽情地在雨中奔跑,任随雨水淋遍全身。
乡村的雨,最值得一提的莫过于夏天。记忆中,只要下雨,孩子们至少要做三件事。第一件事是听大人们讲雨,多少年前的那场雨如何水漫河堤,多少年前的那场雨满坡是漂流的瓜果。孩子们便好奇着,这一场雨是否也下得那么大,好看看船。第二件事是看彩虹。雨将停时半空的七色彩虹挂在村头的天穹,大人们便又有了许多美丽的故事。接着就是第三件事了。雨停了,野坡里的雨水从一条条大沟中奔流而下,汇集到村边的沟塘里。而那时的沟塘多少年不干涸,各种各样的鱼虾异常丰富。这些鱼虾见到新雨水,便成群逐队逆流而上。孩子们回家拿着渔网,走出村子,双脚往水沟一站,把网布在水中,就等着顺水返回的鱼虾顶网了。于是,全村的下一顿饭中,一定是家家鱼香了。
这是多少年前的事了,今天的我,只能在回忆中去品咂儿时雨中无边的乐趣……(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