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首页 > “文学淮军”征文(第五季) > 心中的湖光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建好数字生态赋能中小企业
 营造呵护民企干事创业好环境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心中的湖光
【字体: 】 发布时间:2020/8/4 8:35:31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湖光村东临瓦埠湖,方圆八千亩,千户人家。近年来我去了许多次,弯弯长长的大堤,小湖星罗棋布,湿地纵横。春天的时候,抬望眼,遍野油菜花,花开金灿灿,绿色田园,百鸟争鸣,风景这边独好。

上次来是小满过后。一个周日的早晨,起了一个早,深吸着清新的空气,走上大坝。往东远望,便是一块块整齐的麦田,田野里一片片金黄,麦子熟了,收获的季节,天是火辣辣得热,农家人抢着时间请来收割机,面朝金色的麦子,汗水淋漓得忙。收割机来回留下一道道白雾,一粒粒麦子从长长的桶里装进了小农用车,运回麦场晾晒,初夏是个忙碌而欢欣的季节。麦子收了,到了插秧季,一块块田,金黄变成了绿色。稻苗长得很快,染绿了大地,人们内心也被绿染得快乐。

转眼间到了盛夏,一场场雨改变了湖光村正常的生活和农事。连日的暴雨,洪水来袭,村民们被临时安置在村里文化广场的帐篷里。帐篷是火红色的,整齐地排在村里。几天前的傍晚,我下班后来到这里,经过帐篷,遇到三个老人,其中的一个是邓奶奶,在湖光村生活了近八十年,头发虽已雪白,但精神很好,她说自己是一个童养媳,如今五个子女已长大,她笑着说,“现在生活好了,托政府的福,没有共产党也就没有我这个童养媳的今天”。

经过另一个帐篷时,一缕菜香从里面飘出来,伸头进去细看,摆放着晚餐,鲍老汉和老伴,隔壁棚的老李,三个人正在吃晚餐。他们告诉我,现在有政府和官兵,吃住不愁,心里踏实得很。住的有帐篷,有崭新的折叠床,有方便面和矿泉水,还拉上了电,真的好!

昨天我们冒着细细的雨,踏着泥泞的路再次来到村里,一切都那么井然有序,孩子们在新帐篷外高兴地玩耍,他们正在适应并融入到这种崭新的生活环境。

九里联圩是古城的第一道屏障,1991年大水之后,老县长乔传秀把堤坝加高了,挡住了2003年的大水。大坝上,一面红旗高高飘扬,格外醒目。今年县民兵战士们连日来坚守坝上,肩扛手抬,一袋袋沙土汇集前沿,加固了堤坝,汗水湿透了这些年轻士兵的衣服。他们坚强得像一道道铜墙,累了,就躺在地上稍事休息,饿了,就用方便面充饥。张郢村村民鲍大嫂骑着电瓶车跑了五公里,从城里买来火烧馍,送到堤坝上,递到士兵们的手里,她心疼地说:“孩子,歇一歇,快把馍馍吃了,别累坏了!”士兵们坚定地说:只要父老乡亲安全,我们没事!军与民血浓于水的亲情,一幕幕,发生在湖光村,让人为之动容。

从湖光归来的路上,我的耳边想起了那首歌: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

我想,湖光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王晓珂)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