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同学在朋友圈里晒饺子,说是利用周末在家,包了好几种馅儿的饺子,牛肉大葱,韭菜鸡蛋,萝卜木耳。我不由跟她开玩笑:“这么多饺子,能吃得了吗?不如批发一点给我!”她答:“头伏饺子二伏面,这样的天气,美食是最好的安慰呀,吃点饺子开开胃,来点清凉的瓜果降降温,吃饱喝足了,啥事儿也没有了……”
老同学的话语里,透着十足的烟火气儿。炎炎夏季,我虽然包饺子不多,但上班时必喝菊花茶,味道清淡,苦中带有微微香气,令人回味无穷。下班回家时,路遇西瓜摊儿,小贩声声高喊:“又大又甜的西瓜,快来买呀,不甜不要钱!”抱个大西瓜回去,用水洗了,拿刀去切,最喜欢那种刀尖儿刚刚挨到瓜皮,就听到自然碎裂的声音,这样的瓜必是熟透了,咬一口,又沙又甜。不由会让我想起童年时,奶奶总爱把西瓜放在水井里冰着,午后睡醒,把瓜捞出来切开,就如汪曾祺老先生所形容的:“咔嚓有声,凉气四溢,连眼睛都是凉的,清爽美妙之极。”
饺子好吃,面条也美味。在我们这里,夏天最爱吃过水面,面条最好是手擀的,煮熟后过一遍凉水,捞出沥干,按照自己喜欢的口味,加上西红柿鸡蛋等面卤,拌入黄瓜丝儿,浇上一勺蒜汁,再来一勺芝麻酱,别提多美味了。在我的记忆里,我们家吃过水面的场面很壮观,母亲往往把煮好的面条放在一个大铝盆里,盆放在桌子的中央,炒好的菜就在铁锅里,也是直接端上桌,放在面条的旁边,我们围桌而坐,一人捧个大碗,自己动手,说笑之间,不知不觉就吃多了,几乎每次都要吃到撑才罢休。
当年上学时,最喜欢背诵朱自清写的《荷塘月色》,也喜欢吟诵“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可惜,那时我看不到真正的荷塘,只能凭借文字,想象波光荷影的美妙。幸运的是,就在今年夏天,家门口那个公园的湖里,不知何时种了荷花,郁郁葱葱的一大片。我日日去看荷,日日也看不够。有时站在水边,隐约能听到笛声,循着声音看过去,却又不见人影。我便也不再去找,随风起舞的荷花,浸染了这袅袅的音符,更是多了一种仙气……
夏天焉能没有蝉鸣呢?久居高楼,却真的已经很少能听到蝉鸣。我常常在夏天时回想起中学时的那段时光,老师在课堂上挥汗如雨讲课,窗外的蝉鸣一阵高过一阵,临窗而坐的我,讲课声、蝉鸣声,似乎声声入耳,又似乎什么也没听进去,少女的心思如诗如云,别人自然猜不透,就连自己也是糊里糊涂,羞涩朦胧,那一去不返的如花年华里,蝉鸣仿佛是不可或缺的伴奏,让人如此怀念。我曾和闺蜜讲述过这样的心情,有一日,她去郊外,偶遇一片树林,听到蝉鸣声声,就专程录了一段发给我……
蝉歌嘹亮夏意正浓。闲坐无聊,可品一杯清茶,可开窗纳凉,可焚香静坐,也可开卷闲读,在三伏天,若无闲事缠身,保持内心的宁静,便是与酷暑和解的好办法。(张军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