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首页 > “文学淮军”征文(第五季) > 夏意正浓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建好数字生态赋能中小企业
 营造呵护民企干事创业好环境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夏意正浓
【字体: 】 发布时间:2020/7/28 8:39:01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老同学在朋友圈里晒饺子,说是利用周末在家,包了好几种馅儿的饺子,牛肉大葱,韭菜鸡蛋,萝卜木耳。我不由跟她开玩笑:“这么多饺子,能吃得了吗?不如批发一点给我!”她答:“头伏饺子二伏面,这样的天气,美食是最好的安慰呀,吃点饺子开开胃,来点清凉的瓜果降降温,吃饱喝足了,啥事儿也没有了……”

老同学的话语里,透着十足的烟火气儿。炎炎夏季,我虽然包饺子不多,但上班时必喝菊花茶,味道清淡,苦中带有微微香气,令人回味无穷。下班回家时,路遇西瓜摊儿,小贩声声高喊:“又大又甜的西瓜,快来买呀,不甜不要钱!”抱个大西瓜回去,用水洗了,拿刀去切,最喜欢那种刀尖儿刚刚挨到瓜皮,就听到自然碎裂的声音,这样的瓜必是熟透了,咬一口,又沙又甜。不由会让我想起童年时,奶奶总爱把西瓜放在水井里冰着,午后睡醒,把瓜捞出来切开,就如汪曾祺老先生所形容的:“咔嚓有声,凉气四溢,连眼睛都是凉的,清爽美妙之极。”

饺子好吃,面条也美味。在我们这里,夏天最爱吃过水面,面条最好是手擀的,煮熟后过一遍凉水,捞出沥干,按照自己喜欢的口味,加上西红柿鸡蛋等面卤,拌入黄瓜丝儿,浇上一勺蒜汁,再来一勺芝麻酱,别提多美味了。在我的记忆里,我们家吃过水面的场面很壮观,母亲往往把煮好的面条放在一个大铝盆里,盆放在桌子的中央,炒好的菜就在铁锅里,也是直接端上桌,放在面条的旁边,我们围桌而坐,一人捧个大碗,自己动手,说笑之间,不知不觉就吃多了,几乎每次都要吃到撑才罢休。

当年上学时,最喜欢背诵朱自清写的《荷塘月色》,也喜欢吟诵“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可惜,那时我看不到真正的荷塘,只能凭借文字,想象波光荷影的美妙。幸运的是,就在今年夏天,家门口那个公园的湖里,不知何时种了荷花,郁郁葱葱的一大片。我日日去看荷,日日也看不够。有时站在水边,隐约能听到笛声,循着声音看过去,却又不见人影。我便也不再去找,随风起舞的荷花,浸染了这袅袅的音符,更是多了一种仙气……

夏天焉能没有蝉鸣呢?久居高楼,却真的已经很少能听到蝉鸣。我常常在夏天时回想起中学时的那段时光,老师在课堂上挥汗如雨讲课,窗外的蝉鸣一阵高过一阵,临窗而坐的我,讲课声、蝉鸣声,似乎声声入耳,又似乎什么也没听进去,少女的心思如诗如云,别人自然猜不透,就连自己也是糊里糊涂,羞涩朦胧,那一去不返的如花年华里,蝉鸣仿佛是不可或缺的伴奏,让人如此怀念。我曾和闺蜜讲述过这样的心情,有一日,她去郊外,偶遇一片树林,听到蝉鸣声声,就专程录了一段发给我……

蝉歌嘹亮夏意正浓。闲坐无聊,可品一杯清茶,可开窗纳凉,可焚香静坐,也可开卷闲读,在三伏天,若无闲事缠身,保持内心的宁静,便是与酷暑和解的好办法。(张军霞)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