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首页 > 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 > 让美景永驻青山常在绿水长流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升级适配度
 排除隐患构筑食品药品“安全墙”
 对于纪念活动要加强监管
 与古人做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让美景永驻青山常在绿水长流
【字体: 】 发布时间:2020/7/27 8:09:23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 我市大力推进矿山生态修复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矿山生态修复是化城市“伤痕”为“瑰宝”,为城市创造新的景观,弥合自然创伤的有效手段。作为资源型城市,我市矿山生态修复如何,记者日前从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市资源与规划国土局联合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得到了权威答复。

我市拥有较为丰富的煤炭和山石资源,煤炭储量444亿吨,是中国五大煤田之一。多年来,矿山资源开发曾为淮南创造了令人惊叹的经济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生态破坏。近年来,淮南正视历史欠账、补齐生态短板,把矿山生态环境的恢复治理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突破点,狠抓治理修复,大力实施绿化、复垦,使得大片废弃矿山变绿,舜耕山脚下已再现绿色青山。

近年来,为了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助力“三大一强”攻坚行动,持续推进废弃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工作,2019年9月省自然资源厅决定开展《安徽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废弃矿山篇(2020-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编制工作。我市高度重视该《规划》编制工作,明确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牵头负责,各县、区密切配合,大力协助编制单位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做好废弃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调查(核查)工作。

据记者了解,矿山生态修复的主要内容包括,受损农地再利用对农用地的修复和改造主要是工程措施辅以生物措施和农耕措施,减少水土流失,保存土壤养分。废弃矿业资源再开发,煤矿关闭后留存的废弃矿井、矸石堆、机械设备和采矿典型迹地,具有极高的市场、历史、社会、建筑和科技、审美价值,对这类具有采矿工业历史记录作用的矿山遗产进行保护性开发利用。合理开发和保护未利用废弃地,保护土地资源不是简单地等同于不开发土地资源,关键在于开发的形式是否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有利于维护良好生态环境和促进经济发展。地质灾害防止,多年采矿产出的煤矸石堆放在沟谷内,极易诱发泥石流。泥石流防止工程主要措施包括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主要是边坡治理、植被再造等措施。生态景观建设,塌陷坑的充填平整、裂缝的修补、矸石堆场污染治理及其整形和绿化、人文景观的挖掘与修缮、边坡荒地的绿化、耕地的平整、梯田水利建设等措施进行综合整治,从而营造新型农村田园景观,为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假日农业奠定基础,为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利用休闲活动享受大自然的田野风光提供场所。

依据《安徽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2016-2025年)》,按照治理责任主体划分,责任主体灭失的矿山由当地政府修复,有治理责任主体矿山由矿山企业修复。按照“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2019年我市完成废弃矿山治理项目17个,治理面积700公顷,今年计划治理70个废弃矿山,面积2433公顷,已经全面开始治理,目前治理完成73.4公顷,今年年底全部完成。到2025年我市将按照生态修复规划全面完成治理任务,真正让美景永驻青山常在绿水长流。(记者 周莹莹)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