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都是活在草木间的。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你仔细想想,无论是生活在农村还是城市,谁能真正地远离草木呢?
草木是人的朋友,不可或缺的朋友。我们吃的用的穿的,大多取材于草木,就是我们的一蹙一笑也与草木有着密切的关联。乡下人家简直就生活在草木中间:房前屋后是树木,有的院子里也要栽上几棵果树点缀。虽然不是高屋大堂,小小的庭院前面,总是有一个或大或小的瓜架,或种南瓜或种西葫芦,让那些瓜藤攀上瓜架,甚至爬上屋檐,花儿开放的时候就是一庭院的芬芳,引得蜂蝶翩翩起舞。花儿落了的时候,藤上结出了绿的、红的瓜,它们一个个炫耀在房前的瓜架上、屋檐下,衬着那长长的藤、绿绿的叶。绿的、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情趣的画面,远比那高楼大厦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生动多了,可爱多了。也有不搭瓜架的人家,在大门外的空地上围出一个小花圃,种上几株芍药,凤仙,鸡冠花之类的,它们依着时序,次第开放,渲染着农家的生活,朴素中现出几分华丽,生成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还有一些人家喜欢竹子,就栽植一丛青竹,绿的叶青的竿,投下一片浓浓的绿意,愉悦了自家的心情,也引来别人羡慕的目光。若在明月之下,晚风送爽,竹影婆娑,一杯清茶在握,该是何等惬意的享受啊!
活在草木间是一种幸运。我那八十五岁的老父亲,虽然在城里生活了十多年了,可是魂牵梦绕的依然是故乡的山水草木,每隔一段时间,都要嚷着回老家走一趟,置身在老家茂盛的草木之间,老人家似乎精神了一大截子呢!比任何营养品的效果都要好得多。我的一个发小,很有出息,到省城公干,后来把老母亲也接到省城常住,可是在老母亲病危弥留之际,唯一的心愿就是喝一口老家白桦树下那眼山泉的泉水。我那发小从省城驾车好几个小时回到老家,灌装了一大瓶山泉水,而老母亲仅仅喝了两口,就心满意足地驾鹤西去了。还有两个朋友,都是一家三口,儿子读小学,两口子都是上班族,在县城算是有钱有闲的人。每逢周末,他们总要诱惑我进山游走。他们走过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对那些人造的风景已经司空见惯,而有些名山大川,也因为人们趋之若鹜,已是千疮百孔,他们认为还是大山里的一草一木最值得亲近和游走。几年下来,我们几乎走遍了周边大山的沟沟岔岔。每一次游走都会有新的惊喜,每一次游走,都是一次灵魂的濯洗和回归。
活在草木间是一种造化。我通过央视的《走遍中国》节目,几乎熟悉了大半个中国的山水草木,看着那些耄耋之年依旧精神矍铄的老人,我更加认为活在草木间是一种修来的造化。少小时节,就玩耍在草木之间,吮吸着草木的精华,有时候磕破了腿,弄点草药捂上,三两天就痊愈了。偶尔的头疼脑热,依然选取几样草药煎煮成汤,口服三两次,又照样生龙活虎般奔跑跳跃了。在外人看来,那些年过花甲的农人,仍然把太阳从东山“背到”西山,辛劳而令人怜悯。殊不知,正是他们一生躬耕在天地间、草木间,才有如此硬朗的身体和矍铄的精神。
只有活在草木之间,我们才能保持原始的淳朴,也只有活在草木之间,我们的身体、生命才会灵动着、生动着。(刘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