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首页 > “文学淮军”征文(第五季) > 老莲子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建好数字生态赋能中小企业
 营造呵护民企干事创业好环境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老莲子
【字体: 】 发布时间:2020/6/3 10:01:59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012年的春天,我来到淮南,成为一个淮南媳妇。

我的家乡是个丘陵崎岖的小城,没有华北平原成片的沃野,也少有奔流的大河,水塘倒是比较多。从有记忆开始,家门口就有一口大水塘,小时候常常被哥哥背下水,然后在水深处又突然把我惯进水里,我再哭泣着游到岸边。不过在不知不觉间,竟稍稍学会了游泳,也因此克服了对水的恐惧。

如今,家门口的大水塘被淤泥堵塞得差不多了,长满了水草、菖蒲。有心机的邻人便在荒芜的水塘里种上了莲子。六月间,水塘中已经能看见星星点点的荷叶露出水面。那年为了方便哥哥的婚车调头,爸爸对水塘岸边进行了加固,并且在水塘的边缘开挖了一条两米多宽的大水沟,种了很多树,以便涵养水土。那时的小树苗,如今已是碗口粗了。当年种下的莲子更是已经发芽、开花、结莲蓬。儿时的玩伴也早已成家立业,各奔东西。

去年六月,我回老家时,看到水塘里星星点点开着的莲花,我问爸爸:“有没有莲子哟?”爸爸指指那竖立的点点青色说:“有”。中午我在屋里上网,听到爸爸在门外大声说:“看我带个新鲜东西回来了哟。”,出门一看,爸爸手里用荷叶包着几朵莲蓬,老得发黑了,颗颗莲子躲在小房子,一摇,就掉出来了。爸爸说必须用荷叶包着哦,要不然滚得到处都是。待产的莲蓬妈妈,一个小房子里住着一个孩子,这莲子真是老到一定程度了,拿牙齿咬只能有个印。爸爸说这么硬,只能熬汤或者当种子用。

家乡的变化越来越大,年轻人越来越多地离开这个三面环山的县城,走进城市。如今,远望故乡,只有春天矗立的蒿草、旱生哥家门前的小桥,能让人依稀想起,这是我生活了十八年的老家。搬迁后去世的六爷爷,在老家门前搭的灵堂还没有拆除,白色的石棉瓦,周围的草有一人多高。我多想再去水塘边走走,去田野里摘点果子,去看看水塘里的衰败的荷叶,再踩踩古碑做的浣衣板,找寻一些童年的回忆。

时光荏苒,一代又一代人迁出又迁进。我的儿子出生在淮南,也将在淮南长大。不久的将来,他终将代替我看这个繁华的世界,替我去我没去过的地方。如同我的父母,也不曾想到我会远离故乡,扎根在了这个淮河岸边的美丽城市。(施林溪)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