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首页 > “文学淮军”征文(第五季) > 跨越五十年的琴声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建好数字生态赋能中小企业
 营造呵护民企干事创业好环境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跨越五十年的琴声
【字体: 】 发布时间:2020/5/25 9:00:44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到朋友家玩,我被朋友的父亲,一位可敬的老人的爱乐历程深深地打动了。在他的人生中,始终有个音乐梦,这个梦一直引领着他,伴随着他,使他的生活平凡而有意义。

老人出生于1938年,是六个兄弟姐妹中的老大,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只上到小学毕业就辍学了,18岁时到工厂参加了工作。生活的艰辛并没有磨灭他热爱艺术的火花,他天生对音乐就特别喜欢,每当听到二胡或笛子的声音,心里就非常愉悦。因为过早失学,老人深感遗憾,但他没有停止学习的脚步,参加工作后自费订阅了《小说月报》《音乐》和《人民日报》等报纸杂志。

凭着一腔对音乐的喜爱之情,老人竟然自己动手做乐器,他用铁皮罐头盒、木棍、马尾巴毛和钢丝做了一把“二胡”,居然也能拉出调。后来他从微薄的工资里节余一些钱,买了一把真正的二胡,自己琢磨着拉,乐在其中。

文艺宣传队到厂里演出,老人第一次见到了小提琴,立刻被那优美的琴声迷住了,宛如天籁般的音色让他从此像着了魔似的喜欢上了小提琴。在25岁那年,他在供销社里居然看到了一把小提琴,又惊又喜,爱不释手。小提琴价格90元,他的月工资30元,看了很久才离去,但心里却不再平静,一直想着那把琴。

不久,老人的妻子被单位“一刀切”的买断下岗给了一笔钱,他和妻子商量买琴的事,妻子给了他90元钱。老人连忙去供销社,琴还在,于是买了回来。终于把梦寐以求的小提琴握在了手中,仿佛握着一件珍贵的宝贝。可当时工作忙,又没有老师教,还要照顾家庭,他只能随意地拉两下,听听看看又放回琴盒。许多年后,老人和妻子到大儿子家带孩子,小提琴被二儿子拿去给孙子学习,等十来年后回来才把琴取回,看着心爱的小提琴,犹如老友重逢般欣喜。

时间如流水,一直忙碌到75岁时,老人才有条件安排自己的生活,心中的音乐梦并没有随时光消失,仍在召唤着自己。他感到时间浪费不起,就像小学生一样从头学起,首先置办了一台DVD播放机,买来教学视频的碟片,按照上面的课程和示范学习。桌子上摆放着一摞厚厚的教材,有《小提琴每日一练演奏曲》《铃木小提琴教材》《小提琴中外名曲》《马扎斯练习曲》,还有小提琴家们的逸事资料等音乐书籍。

只要热爱,什么时候学都不算晚。小提琴是一种比较难学的乐器,双手不但要相互配合而且技巧丰富,音准要靠耳朵去判断,短时间内不容易掌握。尽管如此,老人义无反顾地开始了自学之路。第一步先过五线谱关,他一有时间就看谱唱谱,学习乐理知识,然后练习基本的弓法、指法。天冷在家练,天气暖和了就到公园练。

功夫不负有心人,几年下来,老人已经能熟练地识谱,掌握了揉弦、跳弓等技巧,能拉一些曲子了。那天在朋友家,他演奏了《我的祖国》《小夜曲》和《梁祝》的主旋律,虽然不能和原版一样,但有些事情结果已不重要,重要的是过程中的快乐。

回首往事时,老人伤感地对我说,他的几个好伙伴都先后离去了。如今,老人已八十多岁,依然精神矍铄,身体健康,我觉得这和他拉小提琴有很大关系。古希腊的伊索说:“音乐常使死亡迟延”。是的,从音乐中能得到平和的心境,沉浸在优美的音乐中,就会忘记烦恼,忘记年龄,忘记衰老。老人对音乐的热爱以及执著的追求精神,让我看到了从他身上焕发出的生命光彩。(吕群)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