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对二十四节气情有独钟,一边感叹着古人的智慧,一边喜欢着不同的节气。
清明和谷雨是我印象最深的节气,因为我们那里产茶,最著名的要数明前茶了。清明之前的茶是论芽来采摘的,味道格外醇厚。清明到谷雨之间的茶叶,品质高,卖相好,自然抢手,不过得与时间赛跑,几乎是一天一个价格。所以,要喝到好茶,就必须赶时节,不然错过了节气,再好的手艺也做不出。
我在学校教书时,业余种点蔬菜,由于不懂时令,收成并不好。有次利用暑假时间开了荒,种了点茄子。当时已经到了小暑,天气自然开始炎热起来,不少茄子苗都被阳光灼伤了,活下来的长势也不太好。到立秋后,茄子总算茂盛生长了,可是要到结茄子时适逢霜降,导致一只茄子也没吃到。后来听父亲说,茄子要在谷雨后下种,再等立夏左右移栽,这样保证能结出大颗大颗的茄子,一直结到霜降。原来是我不懂时令,总以为播下去就有收获。从那时起,我就开始佩服二十四节气,也慢慢悟到,时令就是一种命令,违抗不得。
我比较爱美,不喜欢穿厚重的衣服,哪怕是冻得牙齿打架,也犟着说不冷。前年冬天,我得了重感冒,浑身发冷,高烧不止。感冒好了后,关节炎又犯了,医生说是没有保暖导致的。从此以后,我一直牢记着时令,该做什么就做什么,不与时令相违背。
一年有四季,有不同的时令。春季播种,夏天耕耘,秋季收获,冬季赏雪。人的一生,也有四季,童年无忧无虑,不需老成;青年求知创业有朝气,不需暮气;中年承上启下,无需轻狂;老年豁达颐养天年,无需遗憾。我常常想,人生的四季是不是也有相应的节气呢?
谈到人生的节气,我倒想起毕淑敏的一句话,“春天的时候就做春天的事,去播种;秋天就做秋天的事情,去收获”。年轻年老,都是生命的流程,没有必要厚此薄彼。到了人生的哪个季节,就去做那个节气的事,才不违反时令。
这么说来,时令着实让人敬畏。(赵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