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的境界,具有囊括性,它可以囊括宇宙天穹;精神的力量,具有穿透性,它可以穿越历史时空。精神的力量,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它是国本;对于一个民族来说,它是脊梁。那么,什么是中国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给予这样的高度概括:“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崇尚精神的力量。从漫长的原始社会起,我们的先民们就勒石壁刻,用神话的形式来塑造自己心灵中的精神偶像,以表达他们既敬畏自然,而又不屈服自然的顽强意志;既服膺自然,而又利用自然,服务人类的创新意识。就这样,随着时空的转换,社会的发展,精神作为一种支撑内心定力的力量,照亮内心灰暗的阳光,经过不同时代的孕育和淬炼,升华成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坚韧不拔;自强不息,艰苦奋斗;舍己为人、仁爱善良和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铸就了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精神瑰宝。
精神对于人来说是最宝贵的。它是一种内心信仰,是一种品格思想;是一种道德理念,是一种人生态度;是一种浩然正气,更是一种文脉传承。伟大的精神,成就了中国人“愚公移山”的坚定信念;伟大的精神,成就了中国人“精卫填海”的顽强意志;伟大的精神,成就了中国人“共工触山”的不屈血性;伟大的精神,成就了中国人“大禹治水”的奉献情怀;伟大的精神,成就了中国人“神农尝草”仁爱品德。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回望中国近代史,写满了中国人从物质到精神的积贫积弱;写满了中国人精神的麻木和沉沦。因此,列强蹂躏,山河破碎;敌寇欺凌,国耻滴血。即便在今天,面对西方敌对势力的“和平演变”,曾几何时,英雄遭辱,明星受崇;网红迷恋,金钱至上。娱乐至死严重地撕裂着青少年一代的价值观、迷茫着青少年一代的世界观;物欲横流,奢靡之风、享乐主义在许多领域大行其道,严重地蛀蚀着一些拜金主义者的人生观,扭曲着一些极端个人主义的荣辱观。“三观”如此不正,精神何等萎靡?!
精神颓废,民族之殇。我们有太多苦难,太多屈辱;太多失策,太多迷茫。太缺乏革命胜利的激情对心灵的滋养和陶冶;太需要伟大复兴的激情对精神的振奋和鼓舞。新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成功,为提振中华民族精神注入了新元素;新时代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为升腾中华民族精神构建了新平台。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只有精神崛起,民族才有可能崛起,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
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需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去托举。伟大的精神,成就伟大的事业。中国梦寄托着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中国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追求;寄托着每一个中国人,都能在实现中国梦的宏伟目标中同时实现自身价值的体认;寄托着中华民族“协和万邦”,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真诚意愿。没有这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共同思想意识,没有这“天下大同”的崇高精神境界,就不会产生强大的群体聚合力。这种共同思想意识,这种崇高精神境界,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就是中国精神。是中华民族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是保持中华民族自我认同的血脉源头。
在这次抗击新冠病毒疫情的战役中,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举国上下,同心同德;步调一致,同声同气。伟大的中国精神,又一次得到检验,又一次得到淬炼,又一次得到展示。
全体中国人在疫情面前,表现出的临危不惧的胆略,坚韧不屈的品格;奉献自我的情操;守望相助的美德,是中国精神熔铸的战疫之魂,是中国精神锻造的战疫之魄。这种精神比天阔比海深,让真诚善良的世界人民敬仰和赞叹!(张纯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