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里,回家是一件让我既兴奋又痛苦的事。兴奋的是,又可以和兄弟姐妹们热热闹闹团聚了;痛苦的是,回家就意味着又要忍受长达6个小时的颠簸和眩晕。
20多年前的春运大军,还没有像现在这样声势浩大,但长途汽车站密集的人流量足以让我窒息。每次,在计划回家的前一天,父母总要花很长时间盘算着带些县城的特产和营养品孝敬长辈们。第二天天还没亮,我就会被父母从被窝里拎出来。寒冬腊月的冷风一吹,迷迷糊糊的我瞬间清醒,跟着父母踉踉跄跄地挤上公交车。长途汽车站到处充斥着汽油和早点混合的味道,让饥肠辘辘的我反而更加倒胃口。运气不好的时候,没赶上直达的班车,只能在人满为患的顺风车上“加塞”,在拥挤的过道里席地而坐。一坐上车,我往往倒头就睡,睡梦中仍隐约能听到各种嘈杂的叫卖声和汽车轰鸣声。几经周折的倒车,以及行驶在坑坑洼洼土路上的颠簸,让我们疲惫不堪。到家的时候往往已经是下午,一下车,脚就像踩在棉花上一样,连路都走不好了。
我上中学的时候,父亲用多年的积蓄买了一辆老式桑塔纳轿车。那时候高速公路还未通到家门口,但回家的旅途已经大大缩短了。只是若逢到下雪天、再遇上高速封路,还是要选择走坑坑洼洼的路。小轿车在结了冰的路面上打滑得厉害,以至于回家的路途常像一场探险之旅,令人万分紧张,反倒比坐汽车还要精神疲惫。以至于后来母亲一看到下雪,就不愿意再“冒险”回家了,但父亲却坚决执意要回。那时候我还不懂事,不明白父亲的执着。直到多年以后,爷爷奶奶双双离世,父亲不再主动提出回家过年,我才读懂了父亲的执念。
今年已是我入职交控集团的第9个年头,伴着纵横交错的高速地图不断更新,每年都会有新的高速路段并入路网、全线开通。如今的安徽已今非昔比,四通八达的高速路如一条条巨龙般蜿蜒盘踞在江淮大地上。越来越多的家乡人开上私家车,寻觅久违的乡愁;归来的游子目睹家乡的变化,脸上洋溢着掩饰不住的喜悦,“微笑”成了助力安徽经济先行的名片,“畅淮行”品牌为淮南高速人的奋进插上了翅膀。现在只要想回家,随时都可以开着新车踏上回家的路,听着二老一路欢声笑语,两个小时就能直接抵达家门口。回家的路通了,回家的心情畅了,回家的感觉也越来越美好了。
这些年,随着生活条件的日益改善,我回家的次数也越来越频繁。感受到家乡在变,回家的路在变,我知道,是祖国的发展带动了安徽经济的发展、家乡的发展、家乡路的发展。每当想到这里,我的心中便涌起一股浓浓的自豪感。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没有祖国的繁荣昌盛,哪来家乡的幸福发展?无论离家多远,只要家在心里,“此心安处便是吾乡”。(王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