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首页 > “文学淮军”征文(第五季) > 留在时光深处的老房子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建好数字生态赋能中小企业
 营造呵护民企干事创业好环境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留在时光深处的老房子
【字体: 】 发布时间:2020/4/17 8:46:06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整理旧物,一张老家的照片映入眼帘,我拿起它端详了许久。快两年没回老家了,而那里的一切隔着时空依然是那么熟悉。

1995年,我上初中寄住在近十公里外的奶奶家,由于交通不便,一个学期回家的次数屈指可数。新房建成,第一次目睹它的全貌竟是在照片上,也正是那张照片把房子最辉煌的样子定格了下来,永远保存在我的记忆里。

那年春季的一天,天气格外好,花开得格外娇艳。二姑的男朋友一家远道而来登门提亲,双方家长相见甚欢。午饭后,他们乘着小轿车去参观我的新家。落叶归根,那也是爷爷奶奶养老的地方,大家纷纷在新家留影,于是便有了那张珍贵的照片。后来,只记得二姑边欣赏照片边转达未来婆婆对新房的啧啧夸赞,奶奶虽然不语但得意之情已写在了脸上。我忙挤到二姑跟前看新房照片。上下两层的楼房赫然矗立于阳光下,白墙红瓦熠熠生辉。照片上的二姑青春靓丽,身着红色大衣如画中人。

不久,我们搬进了新房。在当时,那是我见过的最气派的房子。一楼三间厅堂,漆着红漆的大铁门朝向大路,外墙用白色的条形瓷砖砌成,瓷砖间镶嵌着现在流行的蓝色碎石片,其他部分一律用白色石灰做底,整个色调看起来清新素雅。

二楼是三间独立的卧室,每间卧室前后各有近一米的走廊,走廊外沿用绿色的推拉玻璃封闭起来。前后走廊分别安装了白瓷吊灯和圆形壁灯。

楼房后面是几十平方米的大院子,铺的水泥路通向厨房,两边的水泥墙头将前后屋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院落。院子里围了四个菱形小花池,桂花树矗立在院中央。

侧门打开,一条曲径通向院外的井边、池塘和菜园。池塘里荷叶田田,池塘边梨树林立,菜园边桃树依偎。在课本里学陶渊明的《世外桃源》,读到“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土地平旷,屋舍俨然”等句子,我脑海里有限的认知勾勒出的画面竟是这乡村后院的景致。成年后,它更是我心中的“世外桃源”。

搬进新房后,我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房间。每位走过花季的少女可能都曾憧憬过拥有一个粉色系的公主房,我也不另外。虽然我的房间只有一张床、一张桌子、一把椅子和一个旧书架,但在同龄的农村女孩中,我已经是幸运和幸福的了。在那个小天地里,我曾挥洒汗水挑灯夜战,曾为实现理想欢呼雀跃,曾因别人表白惊慌辗转……那里镌刻着我的喜怒哀愁,书写着我的青春年少。

如今,新房已走过了它二十多年的灿烂辉煌,经风吹雨打日晒,它像暮年的老人脸上写满岁月的沧桑。墙壁斑迹点点,由白变黄发黑,大铁门锈迹斑斑,曾买来红油漆补救,涂上的颜色深浅不均,就像戏台上的大花脸,越涂越糟。地面斑驳,家具陈旧,木门裂开的门缝和发出吱吱呀呀的响声,都在无声地述说着它们逝去的芳华。世间又有多少东西能逃得过时间的肆虐呢?容颜终究败给了岁月。

唯有院子里那棵桂花树四季常青,未经修剪,自然成形,如今已十分粗壮,不禁有了和三毛一样美好的夙愿,“如果有来生,我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守护一方天地,静观时光变迁。

如今,爸妈已离开老家多年,我们回去的次数也越来越少。虽然老房子留在了时光深处,却永远割舍不了我对它的爱,就像孩子对母亲的依恋,每每想起,依然温暖而甜蜜。(刘慧新)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