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首页 > 八公山文艺评论(第五季) > 江山美人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爱的后备厢”满载的是亲情与乡愁
 从春节习俗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参军入伍 让青春更精彩
 让文物“活起来” 博物馆“火起来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江山美人
【字体: 】 发布时间:2020/4/15 8:35:19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关于《苏武传》的文本互读

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中有节选于《汉书》的《苏武传》。我在教这课之前突然想,何不把《汉书》打开,看看没有删减的原文呢?

这一看,问题出来了。原来苏武被扣匈奴期间娶了妻生了子,汉昭帝始元六年,即公元前81年,汉匈和亲,苏武得以回归,其时在匈奴的妻儿却都没有带回。到了汉宣帝时期,苏武请求接回他在匈奴的儿子苏通国,却没有接回在匈奴的妻子。这是为什么?

是怕带回匈奴的妻儿,汉家的妻子不愿意吗?显然这个猜想不成立,且不说古代男人三妻四妾的很正常,就算汉家的正房妻子不同意,但苏武滞留匈奴期间,她就已经改嫁了呀!李陵在劝降苏武的时候就告诉他,你母亲死了,兄长死了,妻子也改嫁了。那么,是怕带回匈奴的妻儿,影响自己的政治前途吗?这个显然也不对,因为在苏武之前,有人就带了匈奴的妻儿回来,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张骞。史记中明确记载:“骞还到,拜为大行,列子九卿。”看来这一点根本不影响政治前途。那么是怕影响自己的名声吗?这个通过张骞的例子来看,仍然是不成立。因为提到张骞,谁在意他娶了匈奴的妻子呢?还不是都对他先后两次出使西域由衷地竖大拇指?

按说当时苏武回国时,匈奴那边不会不愿意让他带走妻儿。这从苏武多年以后还可以接回儿子可知。再说多年以后能接回儿子时为什么仍不把妻子接回?汉书中说苏武此时:“年老,子前坐事死,上闵之,问左右:‘武在匈奴久,岂有子乎?’”这说明就算此时苏武已经再婚,但他在汉家前妻生的儿子因参与谋反而被杀以后,并没有其他儿子了。这种情况下,接回在匈奴的儿子,匈奴那边能同意,接回妻子应该也不成问题。就算这个时候的苏武有妻子了,苏武要考虑现在妻子的感受,但是在匈奴的妻子岂可让她与骨肉再分离,难道就不考虑她的感受?也许有人说在匈奴的妻子或许已经老死,但这个可能性不大,因为苏武回国时,匈奴的妻子才刚刚生下苏通国,《汉书》中说:“前发匈奴时,胡妇适产一子通国。”能生孩子的女子能有多大?苏武接回苏通国的具体时间不详,然而就算他死前(公元前60年)才接回,也不过二十年时间。这位“胡妇”在世的可能性极大。就算不在世,也应该顺带在史书中提一笔呀。不提,实在是有损苏武的光辉形象。当然也可能这“胡妇”此时已改嫁,但问题又回到当初,为什么回国时苏武不带她一起,留他娘俩在关外呢?

那么这有损苏武形象的细节要不要告诉学生呢?我考虑再三,还是决定把它告诉我的学生,让他们来评判。学生们对此兴趣极浓。在认真比较了《汉书》中有关苏武的原文和《史记》中有关张骞的内容后,他们认为,苏武在大节上无亏,《论语》有云:“志士仁人,有杀生以成仁,无求生以害仁。”在爱国上苏武永远值得称道,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李陵,尽管他百般解释他投降的苦衷,但终究叛国成了事实,而苏武在忠诚于汉朝的大节上始终没有污点,这是可以和张骞相媲美的,任何人都不能抹杀这民族气节。同时,他们也认为,苏武在对待匈奴的妻子上,不够男人,江山要爱,可是那个陪你患难与共的女人又岂能弃之如草芥!

是啊,我们多么希望那个在贝加尔湖畔陪苏武牧羊的女子能得善终呀!倘若爱国志士苏武能站在汉家江山上迎回这位塞外女子,那该是历史上、人世间多么美丽动人的故事!

这个时候,我又适时补充了谈迁的《枣林杂俎》中关于项忠脱身瓦剌的文本:“项襄毅大司马忠,初以刑部员外郎从驾土木,陷胡中饲马。与胡妇善,挟而南,走四昼夜食(将)尽。胡妇度不两活,乃并粮自杀,项得入宣府。后祀归家庙。”我跟学生们说,千年以来在我国传统文化里爱国都是硬道理,这也是明代的项忠被困于瓦剌牧马的时候,遇到一个两情相悦的草原女子后,仍想逃回故国的根本原因。但是项忠并没有扔下那个女人只身脱逃,而是和她合骑一匹马,一路向南狂奔。那个草原女子也是重情重义,眼看着连跑四昼夜后将马乏粮尽,两人难以同时存活时,竟然为了自己心爱的男人能活着回到南方的故国,而决然自杀。项忠靠着姑娘留下的一份口粮,终于只身逃到了明朝地界大同宣府。据说,许多年后,项忠一提到这个姑娘还是泪流不止。在他82岁去世前,他最后做了一件事,把这个未曾与他婚配的异族女子入祀家庙。

学生们都被这个凄美的爱情故事深深打动,大家也一致认为江山和美人并不应该根本对立,也不是非得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并没有说我们就得不顾家,而顾家还是一种必要的修养。有学生最后问:“假如外敌入侵、民族危亡之际,真的是江山和美人不能兼得,怎么办?”我铿锵有力地回答:“那我会说:‘我的爱人,让我们一起血染沙场吧!同赴国难,这不是人间最美的爱情嘛!’”教室里随即响起赞许之声,我从学生的赞许声中体会到我补充这一细节的意义。(李春鸣)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