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清明。清晨,站在窗前,朝家乡的方向凝望,不由想起另一个世界的您。
我的童年在外婆家度过。您一直在外打工,只有到了年关才回来几天。那时,我对您的印象是模糊的。
您生病回家治疗那年,我正读初一。我们天天相见,您的形象才逐渐清晰起来。这时,我才知道您的真实年龄,知道您还会拉二胡,会吹笛子。您对我讲,您七岁时,经常吃上顿没下顿。在我这个年纪您就已经跟爷爷学手艺,曾饿着肚子挑一百多斤的稻子走了五十多里路。您感觉到自己时日不多,恨不得把这辈子的人生阅历和生活经验一股脑儿地塞给我。而那时的我,还很懵懂无知,无法理解您的苦楚,对您的唠叨只感到无奈与烦闷。
我曾向您大声地吼叫过。那是在一个春日的下午,您坐在摇椅上,我靠着门栏。我大声地朝您嚷,说您无能,在外那么多年,家还是土瓦房子,除了十四英寸的黑白电视机,家里什么也没有。每次开学交学费,我和姐姐交的都是“白条”。老师天天催我们要学费,我在同学面前始终抬不起头。
之后,看着形容枯槁的您,我靠坐在门槛,沉默了。我多么希望您能像从前那样刚劲有力,一手拎起我,一手用力地拍打我的屁股。可现在,您的手青筋暴突、颤抖无力。我开始懊悔。我抱头肆无忌惮地痛哭,哭那坐在摇椅上病怏怏的您……
家里的日子愈发艰难,为了挣钱给您治病,也为了生计,我不得不外出打工。就在次年的春天,您的病情日益加重。我永远不会忘记,就在一个春日的夜晚,我还奔忙在回家的路上,您却等不及,匆忙地走了。
母亲告诉我,您走的时候眼睛没合上,估计没等到我回来。我急促的脚步还是没能追赶上您最后的牵挂。我跪在您的灵前痛哭,恨自己的少不更事,恨没来得及对您说一声“对不起”……
时光易老,岁月无情,您已静躺深山十七年。而已为人父的我,每到清明,心中仍然充满无言的惆怅。(汪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