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首页 > 八公山文艺评论(第五季) > 明季士大夫的愁与狂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爱的后备厢”满载的是亲情与乡愁
 从春节习俗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参军入伍 让青春更精彩
 让文物“活起来” 博物馆“火起来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明季士大夫的愁与狂
【字体: 】 发布时间:2020/4/1 8:46:51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读孙徵兰诗集《栩栩草》随感

读诗集《栩栩草》,可以领略到明季士大夫的愁与狂。

诗集的作者孙徵兰,是晚明清初一位普通士大夫。《栩栩草》收录的是他天启二年(1622)中进士前的作品。当时的明王朝江河日下,有大厦将倾的势头,士大夫们愁的有理。诗集中透露了孙徵兰的多重愁:愁个人,“年少富贵两相宜,富贵不来年不少”,自嘲年纪不小了,又没中进士,富贵八字还没一撇呢。又愁生民,当时孙徵兰的家乡豫北一带旱灾严重,民生凋敝。更愁大明王朝,晚明党争剧烈、吏治腐败,让人愤慨忧愁,而后金又不断在关外扩张,“胡笳千里一时鸣”。渴望建功立业报效朝廷,又无路请缨,怎能不愁?孙徵兰只好“临风一洒英雄泪”,充满了儒家的家国情怀。

晚明社会崇尚奢华,士大夫喜好标新立异,喜好追逐风雅,多以饮酒赋诗为事。孙徵兰博学多才但也恃才傲物,小时候便自号“清狂子”,在社会大风气的影响下更是狂放不羁,“诗凭狂铸俗成仙”。诗集中孙徵兰徜徉于山水之间,以诗酒自娱,他有诗曰“几蕊腔花凭酒放,一枚心茧任诗抽”,倒也清新别致,很有文学价值。愁到极致,或者愁到无可奈何便是狂,狂是对愁的一种逃避或发泄,是愁的另一种表现方式。比如渴望功名富贵的另一种表现,是藐视功名富贵,于是诗集中有了“脚底多山真是富,手中有杖未为贫”之句,这也反映了当时士大夫的普遍矛盾心态,很多时候就这么且愁且狂着。

余英时先生曾对方以智进行深入研究,并撰写了让人穆然以思的《方以智晚节考》。如果对孙徵兰的晚年进行考察,也有许多让人感慨的事儿。入清后在家乡淇县隐居不仕的孙徵兰,曾和知县蔡藿一起在官道旁立了块大碑,上书“殷朝六七贤圣君故都”几个大字。

这个题词貌似中规中矩,因为有权威论述在先。孟子说过,商朝从成汤开国到武丁中兴,“贤圣之君六七作”。但实际上却又耐人寻味,“横看成岭侧成峰”。如果只是想表达淇县曾是商朝都城,展现家乡历史悠久的文化自豪感,那直书“殷朝故都”四个大字即可,何必啰嗦?更何况,以朝歌为都城的,集中在商朝晚期,以纣王最为著名,跟之前的六七个贤圣君关系不大,说朝歌是“商朝六七个贤圣君的故都”,不符合史实。可见孙徵兰此举醉翁之意不在酒,是有寓意的。孙徵兰科举时代的本经是《春秋》,还是万历四十三年(1615)河南乡试亚元、《春秋》经魁,《春秋》对他的影响至深。而孙徵兰所用的,正是他熟谙的《春秋》笔法。

诗无达诂,但如果从历史背景及同理心的角度去把握的话,孙徵兰是在煞费苦心意地借机表达一种感情,即对崇祯帝的追思和褒扬之情。

朝歌作为殷商故都,曾经发生过武王伐纣、商亡周兴的故事,这段历史让孙徵兰很容易联想到自己亲身经历的明亡清兴的现实。孙徵兰对同样经历过兵荒马乱、江山易手的纣王心有戚戚焉,并以强烈的同理心重新审视纣王。纣王和崇祯不同之处很多,但际遇却有许多相似之处:比如,都是末代之君,在当时都有着良好名声,最后都自杀殉国。毛泽东在点评纣王时也赞许地说:“纣王那个时候很有名声,商朝的老百姓很拥护他。纣王自杀了,他不投降。”崇祯在当时中下级官员以及老百姓眼中,也是个勤政爱民的好皇帝,也是最后自杀不投降。又如,都因忙于“攘外”而亡于国内起义军,都犯了用人不当的错误等等。这让曾在崇祯朝为官的孙徵兰痛惜不已。当然,纣王和崇祯都有许多缺点,然而为君者讳,符合《春秋》之义,不是特别影响“贤圣君”的称呼。

崇祯后期内忧外患,孙徵兰撰写的一块碑刻中,碑额直书“皇帝万岁”,但是现在明朝灭亡了,他不能那样直接地表达感情了。作为明朝遗民,孙徵兰不仅经济上困顿,政治上也必须小心翼翼。他无奈而巧妙地将这种感情转移寄托在了纣王身上,并借题发挥、由此及彼。孙徵兰以立此碑来抒发对故君崇祯的怀念和褒扬之情,“亦深切著明矣”!(王震东)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