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首页 > 疫情阻挡不住温情 > 自“京”已往 关“淮”备至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建好数字生态赋能中小企业
 营造呵护民企干事创业好环境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自“京”已往 关“淮”备至
【字体: 】 发布时间:2020/2/12 10:16:19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同心战“疫”,在京淮南人士为家乡送来21.95万元爱心捐款

此心耿耿,拳拳在念——

2月10日下午,北京淮南乡友会代表将21.95万元的爱心捐款送到了淮南市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牵动着每一颗淮南游子的心。2月6日,北京淮南乡友会向在京的淮南籍人士发出“大爱淮南”疫情募捐公益活动倡议,一位位淮南老乡纷纷伸出援助之手。

“淮河边、橘树岸,是我们美丽的家乡,打这里出生,也从这里出发,心意满格……”来自人民日报社的付守双是淮南凤台县人,他的心对家乡是满满的牵挂。献上一份爱,捧出的是滚烫的心,中央电视台制片人丁忠桂则表示:“微不足道,不值一提……”

作为中枢机构,市政府驻京联络处是在京淮南人的娘家,联络处工作人员积极与淮南市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联系,全程指导、联系、沟通,号召大家按照“自愿原则”,奉献爱心!

“召集令”发出,迅速行动!北京市规划部门的赵乃辉、北京市商务部门陈泽、淮南牛肉汤的在京创业者朱家康……9位热心的淮南人组成临时指挥部,组织协调小组、财务公示小组、采购物资小组、自愿者服务队,一个个机构虽是临时,一颗颗火热的心,却与家乡紧紧相连!

“不管身在哪里,淮南寿县永远都是我的家!”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张士家1991年从寿县三觉镇来到北京创业,从一个泥腿匠,发展到名扬京城的当代“徽匠”,他带头捐了1万元。掌阅科技创始人张凌云正忙碌于大数据产业的转型,得知消息,立即捐款5万元。80后创业者韩景栓、韩景飞弟兄两,来到北京后一路打拼,此次除了每人捐款2千元之外,还特地向寿县捐赠2万个防疫口罩,正在排练的淮南籍青年歌手张旭站了出来,伸出援助之手……

这是一份对家乡魂牵梦绕的爱,这是一份对亲人永不割舍的情!“大爱淮南”的捐赠微信群建起后,大家每天关注家乡的疫情防控,每天都在为家乡祝福。

自从来到群里,来自潘集区的创业者段传政,第一时间便捐了1万元,但至今也没在群里说过一句话……在捐赠微信群里,共有97人,却出现了100人捐款,这另外3人只是在“场外”说了一句:我是淮南人!

“有了爱就会燃起希望,希望比黄金更可贵!”一位位淮南人在募捐群里表达着发自心底的祝愿:希望家乡的未来更美好,希望家乡早日战胜疫情,希望汇集在京老乡的力量,为淮南抗击疫情提供一份力量!

疫情限制了人们的活动,但捆缚不住游子对家乡的牵挂!1000、2000、10000、20000……政府部门的来了,创业者来了,一颗颗爱心在汇聚……5天时间,捐款迅速筹集到位。

心怀希望之火,奉献绵薄之力。2月10日中午1时,21.95万元打入淮南市抗击疫情应急指挥部专用账户。

安危与共,风雨同舟!多才多艺的在京创业者孙跃还特地制作了“加油”短视频,在视频里,大家齐声为家乡助力:“淮南加油!”“中国加油!”

100人,一条心!共抗疫情,淮南加油!中国加油!众志成城,抗击疫情,让我们携手同行,齐心协力,共同努力,一起守候,等待春暖花开!(记者 柏 松 张 静)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