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首页 > 扶贫人 扶贫事 > 因户施策:对症下药拔“穷根”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爱的后备厢”满载的是亲情与乡愁
 从春节习俗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参军入伍 让青春更精彩
 让文物“活起来” 博物馆“火起来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因户施策:对症下药拔“穷根”
【字体: 】 发布时间:2020/1/5 8:52:02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温暖如春的草莓大棚里,一垄垄绿色的草莓秧将大棚掩映的更加春意盎然。绿色秧苗下,一粒粒草莓果绽放着红扑扑的“小脸蛋”,煞是惹人喜爱。

“俺在这打工,每个月有近两千块钱的工资,收入虽然不是很多,但这离家近,既可以照顾家里的老人孩子,又可以挣钱补贴家用,俺很满足了。”日前,记者来到位于谢家集区孙庙乡的邓氏家庭农场采访,正在大棚里采摘草莓的孙庙乡堆坊村村民杨丽芳满脸笑容地告诉记者:“在打工挣钱的同时,我每年还可以拿到一定数额的扶贫资金入股项目分红,两项收入加起来一年有一万多,这对俺们贫困户来说是非常不错的收入了。”

邓氏家庭农场负责人邓真和告诉记者:“现在常年在我们农场务工的贫困户有十几个人,务工和分红可以每年为每户贫困户增加收入一万元左右。”

站在新建的房子前,孙庙乡孙庙村村民杨会移脸上同样挂满了幸福的笑容:“虽然俺才四十多岁,但父母都八十多岁了,孩子又小,俺也不敢出远门打工,以前家里生活确实困难。现在政府不仅让俺享受到了低保等扶贫政策,还为俺盖了新房子,俺在家门口打打工,家里生活是一天比一天好了。相信在政府帮助下,凭俺的辛勤劳动,俺家一定可以过上好日子的。”

在孙庙乡李咀村村民李传绥家门口的羊圈里,十几只小山羊正在欢快地抢食饲料。李传绥告诉记者:“俺虽然年龄大了,但养羊俺还是能干的,这政府给的‘扶贫羊’就是俺的‘致富羊’呀,俺现在是吃饱穿暖,生活无忧了。”

走马乡村,记者亲眼目睹了部分贫困户家庭生活发生的喜人变化。

“以‘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为标准,我们根据每个贫困户的自身家庭实际情况,科学制定一户一策,因户施策,确保各项政策精准落实,保障了贫困户稳定脱贫。”采访中,孙庙乡扶贫办负责人李勇向记者介绍:“在认真落实就业扶贫、金融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基础设施扶贫等各项扶贫政策的同时,我们乡将产业扶贫作为扶贫攻坚的重要抓手,自2014年以来,实施了光伏扶贫项目,目前全乡共有4座光伏电站,一个40户120KW户户联建光伏电站,两个10户30KW户户联建光伏电站,一个60KW的刘郢村集体光伏电站,受益贫困户增收3000元左右。2016年,通过招商引资,我们乡引进了市龙清湾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并与之合作兴建了孙庙乡稻田龙虾养殖产业扶贫园项目,项目总投资约600万元,其中产业发展扶贫资金80万元,通过项目实施,每年解决帮扶贫困户资金15万元,当年就有89户233人脱贫户人均分红500元。我们实施了大棚草莓基地产业扶贫项目,总投资100万元,其中扶贫资金40万元,项目建成后实现产值60万元,利润15万元,2017年带动了91户157人脱贫,每人年增收500元。根据《谢家集区特色种养业扶贫补贴办法》等文件安排,2018年我们乡为71户贫困户申报了特色种养业补贴88960元,每户可得500元至5000元不等的补贴。我们实施了堆坊产业扶贫钢架大棚项目,通过流转土地30亩,集中建了16个钢架大棚,种植草莓等经济作物,每年可收益3万元。”(记者 苏 强)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