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高校理论研究与宣传战线上的青年知识分子,在生气蓬勃、盎然奋进的新时代中,由衷希望自己能够积极参与,务实作为,争取勇立潮头,力展所长,为国家民族发展的伟大事业贡献应有的力量。基于此,从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系列讲话精神着眼,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青年知识分子的历史使命、学术职责与社会担当等切身问题,略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第一,青年知识分子应牢记自身的时代使命,不辜负习总书记的深切期待,不辜负党和国家、人民的事业发展需要。青年知识分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承载国家科学文化事业不断进步的希望所在。因此,需要着力培养三种良好的自觉意识:
1.对国家现阶段所处重大战略转型期的政治敏感意识。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从过去较为贫弱的大国状态,迅速转变为走向富强的历史阶段,已从“守成大国”向着“崛起大国”昂然迈进。但在这一时期,国家仍面临许多来自内外部的不可避免的重大挑战,而要有效应对与解决这些难题,就需要知识分子发挥出不可或缺的智力支撑和思想支柱的关键作用。在知识分子群体中,青年学者以其蓬勃的朝气、强烈的闯劲、敏锐的创造力成为特殊的主体构成,在他们身上集中反映出我国直面转型挑战所必须具备的奋进力量和持久底蕴。只有青年知识分子对国家发展大势产生内在的政治敏感,才能促其深思自身所应承担的时代使命。
2.对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新形势的学术反思意识。随着综合国力的日益提升,我国已拥有新的国际地位及影响,如何在国际舞台上构建起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掌握理应具有的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话语权,成为时代性的重大课题。青年知识分子对此需有深刻认识,要看到国家话语体系的形成离不开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发展,这也正是当前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迫切需要实现重大推进发展的关键所在。青年知识分子代表着中国学术界的有生力量和未来希望,更应对这种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新形势密切关注,展开相应的学术化反思,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自觉的理性认识和把握,进而结合自身的专业发展特点,采取务实的行动,积极有所作为。
3.对自我学术发展与国家发展命运的历史担当意识。青年知识分子的学术发展,并非只是自己的事情,而是始终与国家社会的命运紧密相关,是不可分割的命运共同体。青年知识分子在追求个体的学术价值实现及美好理想的过程中,也应学会反观自身的现实局限,对个体需求有所突破,能上升到国家需求的广阔层面,让自我学术发展和国家发展相一致,对后者内生出理性的历史担当意识,变“小我”为“大我”,更好地发挥所学之长。
第二,青年知识分子应明确自身的学术职责,严谨治学,求真务实,不断取得优异成果,对国家社会发展起到切实有力的推进作用,也彰显出自身可贵的学术价值。
1.坚持科学求真的根本态度。哲学社会科学虽然具有不同于自然科学的特点,但与后者一样,也必须符合科学研究的一切本质要求和方法论属性,必须体现出求真去伪、求实去虚的学术内涵。对青年知识分子而言,坚持践行这种从事学术研究的根本态度与理念,关系其一生的长远发展,不容忽视。由于受到当前阶段学术评价体系以及社会环境的过于功利化的消极影响,有一些青年知识分子可能会出现偏离科学求真原则的错误行为,对此需要从现有科研机制的改革和青年知识分子的主体修养两方面来予以矫正,引导青年知识分子严格遵行科学研究的求真之路,能“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守得住底线,立志做大学问、真学问”,形成良好的学术风气。
2.坚持求异创新的科学思维。当前国家处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转型时期,原有的经济结构和发展模式正在深刻的变革调整中,与此形势相适应,科学研究创新发展的加速推动,成为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的实际工作。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也要顺应这种国家发展的大形势、高要求。青年知识分子只有强化自身“求异创新”的科学思维,敢于对国家发展中重大的现实问题展开深入的理论探讨,寻求有效合理的解决途径,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思想新学说,才能为转型时期国家更好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推动,发挥出建设性的作用。
3.坚持务实切用的实践取向。科学研究来不得半点虚假,更要不得一丝浮夸。哲学社会科学的现实发展,需要青年知识分子脚踏实地,既能以“实心治学”的精神对待学术研究,也能以“实学兴邦”的态度来处理好学术研究的科学性和现实性的关系,为国家发展谋实策、出实招,起到切实有益的作用。与国家发展一样,学术发展也要有“梦想”,但青年知识分子的梦想之基就在于实意为学,实力致用。学术步伐迈得越是坚实,青年知识分子的学术前景就越是广阔,对国家发展可预期的贡献也越大。
第三,青年知识分子应勇于担当自身的社会责任,既能在学术研究上对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也能凭借较为深厚的人文修养蕴涵,对社会发展中文化价值观念的良性构建发挥重要影响。
1.要有直面和解答重大社会现实问题的学术担当。青年知识分子尽管在学术成长上仍有较长的路要走,仍处于不断成熟发展的过程中,但在研究中却不应忽视或回避对重大社会现实问题的理论探讨,而是敢于突破自身的条件限制,展开深入剖析,能提出具有真识卓见的学术见解,表现出“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积极为国家民族述学立论、建言献策的学术担当。
2.要有勇于规范和矫正社会价值取向的人文担当。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青年知识分子一般主要在高等学校、人文科研机构以及思想宣传部门工作,这种学术研究与工作的特定性质,对青年知识分子所应有的社会担当也形成特殊的实际要求。青年知识分子作为社会发展中受教育程度较高、人文价值意识较自觉的主体构成,对社会良性发展不仅有着科学研究上的重要职责,而且有着人文价值影响的当然责任。面对各种不良的社会现象及问题,青年知识分子不仅需要通过学术研究,为党和政府提供具有可操作性、实现性的解决之道,也需要通过自身理性的生活方式对其他社会成员形成有益的影响,推动社会发展中人文价值理念的良性构建。
3.要有密切关注与关怀国家发展前景的政治担当。中国知识分子自古以来就有“心忧家国、志怀天下”的优良传统,将自身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联,将有益于国家民族发展视为自己从事学术研究的根本目的。作为当代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有生力量,青年知识分子更应自觉继承这种优良传统,并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将其发扬光大。对国家发展前景始终表现出深切敏锐的政治关怀,能够适时结合自身的学术工作,对其中产生的新问题进行针对性的研究,力求为国家的良好发展有所裨益,这是新时代青年知识分子应有的政治担当。
作为高校理论研究与宣传战线上的青年知识分子,深感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系列讲话精神,对当代青年知识分子的人生发展具有极端重要的指导意义。习总书记高屋建瓴,从国家民族发展的全局高度,深刻揭示出了青年知识分子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条件下的历史使命、学术职责与社会担当,因此,如何在学习领会中真正形成自觉的信念认识,并将其转化为务实切身的实践行动,也就成为当代青年知识分子必须认真思考和对待的重大人生课题。(高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