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集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综述
民以食为天,药以安为先。民生连着民心。吃得放心、吃得安全,成为摆在潘集区委、区政府面前的头等大事。
近年来,潘集区主动作为、创新方法,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抓好生产源头治理和产销全过程监管,全区食品药品安全形势平稳向好,交出了一份让消费者安心的民生答卷。
食安“网络”发挥综合协调功能
为保证2019年中高考期间广大考生的餐饮安全,潘集区对中高考考点周边的考生集中入住的酒店、饭店、学校食堂等食宿单位进行全面检查,对相关涉考餐饮服务单位的原料采购、贮存、加工操作关键环节实施全程监督或重点监督。
乡镇分管领导为食品安全管理员、乡镇卫生院院长为食品安全宣传员、村居卫生室负责人为食品安全信息员、村居主任为食品安全协管员,几年来,潘集区构建了以“四员”为基础的乡镇食安监管格局,并按照“六有”标准落实配备工作,履行自办宴席监管等属地监管职责,综合水平在全市各乡镇中处领先位次。
潘集区建成以“网格化”建设为抓手的卫生、教育、农业、城管、公安等多部门协同监管的机制,跨部门的重点工作实现了一呼百应。明确了地方党委政府在食品安全工作中的职责,年初,区政府与食安委各成员单位签订了食品药品安全目标责任书,印发了全区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在重点工作目标考核中将食药安全权重提高了一个百分点,以“党政同责”为核心的责任制建设全面到位。
加强监管防范食药安全风险
在监管全覆盖的基础上,潘集区全面推行风险分级分类监管模式,对各类食品药品生产经营单位进行分级,划分风险等级,并确定监管频次。
同时对重点领域、重点单位、重点时段、重点品种进行专项集中检查、抽检。特别突出了对学校(幼儿园)、养老机构食堂以及学校周边和旅游景区的饭店、餐馆监管。今年以来,共开展春季学校食堂专项整治和校园周边食品安全整治4次,指导规范学校(幼儿园)食堂18家,停业整顿2家。
潘集区积极发挥技术监督优势,2018年以来共组织食用农产品抽检254组,检验合格率98%。同时,建立健全了7个食品快检平台,每天每个检验室上传省平台数据达15组,上传检验数据近5万组。
按照“三查三单”模式,潘集区实行闭环管理,在组织检查、督查和考察的基础上,形成整改问题清单、整改措施清单、整改责任清单,坚持“有查必有单、有单必落实、落实必报告”的原则,确保有案必查、有查必果。
重拳出击“查消”安全隐患
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治理、“小饭桌”整顿、保健药品安全检查、医疗器械专项检查……潘集区出重拳,向不安全食品药品“亮剑”,持续打响食药安全保卫战。
重拳整治问题疫苗和保健品市场——长春长生事件发生后,对全区14家疫苗接种点的疫苗使用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共封存长生疫苗6300多支,并按规定进行上报处理。同时,在权健保健品事件发生后,潘集区集中一个月的时间对全区保健品市场进行了地毯式清查,共取缔非法经营户6家,查处1家(红瑞乐邦)。
“双随机一公开”推行阳光执法——积极发挥消保委作用,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通过12331、12315、12365三个投诉平台,共受理食药各类投诉258件,全部调解查处到位,共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21万。同时落实“公益诉讼”制度,与区检察院紧密协作,共同开展“网络订餐”等整治和维权活动,共清理网络订餐52户,办理检察建议书4份,立案查处4户。除及时将所有案件办理和调处情况向社会公示外,同时通过失信惩戒平台,将失信经营户纳入不良记录。
依法行政、严格执法——对食品生产、流通、餐饮服务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采取包保、限时办法,责令整改。对性质恶劣、后果严重,存在安全隐患的,毫不手软:凡是安全操作制度不落实的,一律率先整改;凡是未取得从业人员资格的,一律禁止上岗;凡是违法违规经营的,一律依法查处。2018年以来,全区共下达责令改正通知书126份,立案84起。其中查处食品案件36起,查处药品案件42起,查处医疗器械案件6起。今年以来,共责令整改128起,立案查处违法行为32起。(记者 柏松 编辑 汤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