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首页 > 话说 淮南牛肉汤 > 忘怀不了的“地下牛肉汤”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爱的后备厢”满载的是亲情与乡愁
 从春节习俗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参军入伍 让青春更精彩
 让文物“活起来” 博物馆“火起来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忘怀不了的“地下牛肉汤”
【字体: 】 发布时间:2019/6/6 9:12:00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看着满街到处都是淮南牛肉汤餐馆,年轻人一定会觉得偷偷开“地下牛肉汤”店简直匪夷所思。但在几十年前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文革”时代,农民在庭院中养几只鸡,在自留地里种几畦菜,这都属于资本主义尾巴,轻则让你自己处理掉,重则批斗会上检讨。而在城市,个体工商户是绝对不允许存在的。在这样的背景下才有可能诞生出“地下牛肉汤”。也就从地下牛肉汤开始,我了解了中华美食淮南牛肉汤。

很清楚地记得那还是1976年春天的事情。当时我来淮南工作不久,在淮河大道(时名陈洞路)西侧的轴承厂(现华声苑小区)上班。那时候“四人帮”控制的媒体天天还在鼓噪批邓反右,但是厂里的青工们早已厌倦了政治,厂里预定召开的批判会,但没人愿意写发言材料,结果所谓的批邓会议也就不了了之。相反大家对社会新闻却异常的热衷感兴趣。就在这时,厂对面一个巷道里有人偷偷卖牛肉汤而且味道不错的消息不胫而走。

听说这个消息,我也于某天早晨专门去光顾一下。摊子就摆在洞二小(现田区十六小)的北侧围墙边,一张小桌子配几个小板凳,两个大炉子一个熬汤一个打烧饼,价格是一碗牛肉汤两角钱一块烧饼五分钱。我按照标配要了一碗,虽然自我感觉这辈子是第一次喝到味道这么鲜美的汤肴,但当时是30元的月工资,顿顿吃食堂,早晨一个馒头一碗稀饭就点咸菜也就不到一角钱的事,因此喝碗牛肉汤算是比较奢侈了。喝过之后,恨不得天天都能来上一碗牛肉汤的念头,连想法都很奢侈。

摆摊的是两位大嫂,一位打烧饼一位卖牛肉汤。因为她们是在偷偷地做生意,所以她们虽然待客很热情,但在忙活中却不乏警惕,不时地左顾右盼,生怕突然出现个管理市场的。不知道是她们的牛肉汤熬制的不多,还是因为生意特别好,反正到八点多钟她们就收摊了,一个架子车就拉走了全部家当,打烧饼熬汤的两个炉子反而就搁在围墙边上。

后来又时不时地去喝过几次,与两位大嫂竟成了熟人,有时身上钱不够她们也不在乎,先烫给你喝,以后还不还她们钱也无所谓。食客们以及周边的小社会对她们都很宽容,她们没有被人举报(当时流行的语言叫揭发),更没有遭到过驱赶。

当年十月,“四人帮”被粉碎了,整个社会环境越来越宽松,两位大嫂做生意的胆子也逐渐大了起来。大约在年底时,她俩将摊位直接挪到轴承厂对面的陈洞路边上,也就是现在的金海大厦位置。牛肉汤摊子临街之后,她们的生意明显地越来越好,由开始的一张小桌子后来陆续增加到两张三张四张。又过了两三年,个体工商户成为合法存在。这时候这个地下牛肉汤小摊子却不见了,可能是两位大嫂办理了营业执照,选好了市口门点,生意越做越大越做越好了吧。

感谢两位大嫂,她们在那特殊的年代,在不知不觉中以自己的方式传承了淮南牛肉汤的传统美食文化。有生以来我的第一碗淮南牛肉汤就是在这地下小摊上喝的,所以这“地下牛肉汤”的故事我永远不会忘掉。(周 强)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