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政协加快寿县农网改造协商民主纪实
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是人民民主的真谛。这句话在寿县农网改造惠及贫困群众的实践中,得到了很好的诠释。
近年来,市政协充分发挥协商民主渠道重要作用,推进寿县农村电网改造工作,解决了农网供电高峰期供电能力不足、供电“卡脖子”、“低电压”等影响民生的紧迫问题,让安全可靠、节能环保、技术先进、管理规范的新型农村电网惠及广大城乡。
协商民主,打造乡村振兴的淮南品牌
寿县电网始建于上世纪70年代中后期,早期建设的农网工程已不能适应农村经济发展需要。寿县贫困村和行蓄洪区电网更是由于电网建改资金缺乏,每年迎峰度夏期间电网都不同程度地出现设备重过载、台区低电压问题。
为进一步发挥政协协商民主渠道重要作用,推进寿县农村电网改造工作,让寿县乡村振兴用上“致富电”,为寿县国家级贫困县摘帽攻坚送上“扶贫电”。2017年下半年,市政协和寿县政协上下联动,联合开展加快寿县农村电网改造专题调研活动。
市县两级政协共同协商专题调研活动方案,赴淮南供电公司听取关于寿县农村电网建设现状、存在问题和下一步工作的详细汇报,深入寿县有关乡镇实地了解农网现状,赴颍上县考察学习农网改造经验和做法。召开“加快寿县农网改造”专题协商会。会后,市政协向市委、市政府报送了《关于“加快寿县农网改造”的建议案》共14条建议。
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并做出批示,市政府督查室对市政协《建议案》进行任务分解。一年来,淮南供电公司及寿县供电公司积极争取多方资金,和市县有关部门一道,强化组织领导,多措并举,加快推进寿县农网改造工作。
“淮南样本”,破除转型发展“瓶颈”
淮南供电公司不断夯实农村电网基础,拓展延伸供电服务,提供源源不断的小康电、舒心电、致富电,打造电网企业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淮南样本”。
淮南供电公司高度重视政协“提案”办理,第一时间成立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职责,构建对口联系机制,与市县政府及各相关部门沟通汇报和常态对接,全力保障寿县农网工程安全、快速推进。
2018年,企业跟进寿县地方经济发展重点和产业布局调整,持续完善网架结构,加快负荷中心变电站落点,主动将公司和电网发展规划融入到地方发展大局,编制完成了《寿县农网发展评估和巩固完善提升规划报告》,根据脱贫攻坚电网建设行动要求,编制完成了建档立卡贫困村电网建改规划方案、淮河行蓄洪区电网建设方案,全力助推精准脱贫攻坚战。
2018年,企业积极争取了寿县农网三个批次、近1.5亿元投资,投资规模创寿县历史之最,占全市农网总投资额50.8%,居全省县域前列。同时,公司也积极争取了1.05亿元资金,用于220千伏南关变、110千伏瓦埠湖变及110千伏隐贤变等主网项目实施,进一步提升供电能力,优化网架结构。
电力是经济发展的命脉,是民生保障的基础。随着寿县农网升级改造工程的深入实施,既改善了农村生产条件,释放农村用电需求,又拉动全社会消费和投资,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
农网升级,为脱贫攻坚保驾护航
寿县既是革命老区,又是沿淮行蓄洪区,统筹推进脱贫攻坚的任务较重。2018年,淮南供电公司优先安排资金7000余万元,专项实施了涉及寿县29个贫困村的电网改造;优先安排资金3000余万元,专项实施了涉及瓦埠湖和寿西湖的行蓄洪区电网改造。
一年来,淮南供电公司积极争取多方资金,和市县有关部门协同配合,多措并举推进项目实施:建立“政企联动”的组织保障机制,主动当好政府参谋,建立了寿县农村电网改造协商会议机制,由市发改委、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部门和公司组成的联席会议,保障寿县农网建设安全、有序、快速推进;建立“专门专项负责”的内部管理机制,建立问题清单销号制、通报考核制等工程建设工作机制,加快推进寿县农网改造工作。
2016年划转至今,寿县乡镇电源点变电站覆盖率达92%,较“十二五”末提升16%,综合电压合格率达99.95%,农村户均配变容量提高到2.06千伏安/户,是“十二五”末的1.1倍。
截至2018年底,寿县所有贫困村均通上了动力电,瓦埠湖、寿西湖行蓄洪区的电网安全得到有效保障,贫困地区电网结构得到进一步改善,光伏消纳能力有较大提高。如今,3.6万户寿县农户“停电多、电压低”等问题得到进一步解决,农村供电质量进一步提高,贫困村、行蓄洪区人民群众可以更加可靠用电。
市县政协开展的“寿县农网改造”专题协商活动开花结果,既是“基层吹哨、部门报道”的一次生动实践,也是市政协协商民主的一次积极探索,为助力寿县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打造电网企业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打造出特有的“淮南样本”。(记者 柏 松 通讯员 杨亚莉 编辑 汤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