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文体新闻 > 小岗: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爱的后备厢”满载的是亲情与乡愁
 从春节习俗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参军入伍 让青春更精彩
 让文物“活起来” 博物馆“火起来
小岗: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
【字体: 】 发布时间:2018/12/3 11:08:38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斗转星移,
时序轮替。
四十个春秋,
四十载风云,
改革开放的大潮波澜壮阔,
我们向着新航程扬帆奋进!
水有源头,
路有起点,
回望:农村改革的发源地——小岗村,
当年,18户农民,18颗红手印,
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进程!
四十年过去了,
那惊人的一幕,
依然令人肃然起敬……


1978年11月24日夜晚,
寒风嗖嗖,暗夜沉沉,
小岗村18户庄稼人,
面对摇曳的小油灯:
问天,问地,
为什么日复一日的劳作,
填不饱肚皮?
为什么年复一年的汗水,
洗刷不掉穷困?
 
在低矮残破的茅屋里,
18位铁骨铮铮的汉子,
毅然立下生死契约,
决然摁下18颗红手印,
秘密地把土地承包到户,
决心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
有情有义有魂魄的庄稼汉,
有肝有胆有血性的小岗人,
杀出一条血路,
写下中国农民壮丽的人生!


18颗血红血红的手印,
是18位农民的18颗红心,
为了改变中国农民的命运,
小岗人敢为天下先,
甘愿搭上身家性命!
 
随着摁下18颗红手印,
沉闷的天空响起了第一声惊雷!
随着摁下的18颗红手印,
人民公社那冰封的冻土,
从小岗村的田头撬开第一条裂缝!
 
随着摁下的18颗红手印,
多少渴望温饱的心砰然萌动,
千村万户传递小岗村的消息,
8亿农民用大包干的秘密武器追杀穷困!

欣喜的庄稼人砸开了精神枷锁,
包产地里响起了自由劳动的歌声,
结束了鸡蛋换油盐的可怜日子,
农民的锅里有了油花的翻腾……
 

1980年5月31日,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站起来为农民撑腰打气,
替小岗人开了绿灯!
于是,中南海改革的春风,
吹开了大地灿烂的笑容;
人民大会堂赞许的掌声,
化作了田野上的阳春甘霖!
 
邓小平和中国农民,
共同翻开中国历史新的一页,
激动的江河热泪奔涌,
复苏的田地肥沃了十分!
渴望温饱的农民挺起了腰杆,
金黄的田野笑浪翻滚!


四十年后的今天,
让我们回望当年的风云,
那些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小岗人,
开了一个时代的先河;
“大包干”合同书,
诠释了中国农民的首创精神!
他们的伟大创举,
改变了自己也改变了中国人的命运!
蓝天作证,大地作证;
他们是天底下一群大写的人!
 
鲜活的历史记住吧,
记住凤阳小岗村,
记住顶天立地的小岗人。
他们那18颗红手印,
就是18颗威力无比的红色手雷,
把阻挡历史前进的左倾碉堡,
轰-然-炸-平!
 
正在圆梦的中华民族将记住,
安徽小岗村,
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
平凡而伟大的18户农民,
他们那18颗血红血红的手印,
是18个红色的信号弹,
催动中国改革的列车隆隆起程!(李思法)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