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时政新闻 > iTV平台“有戏安徽”直播戏曲演出 百姓坐在家里看现场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升级适配度
 排除隐患构筑食品药品“安全墙”
 对于纪念活动要加强监管
 与古人做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iTV平台“有戏安徽”直播戏曲演出 百姓坐在家里看现场
【字体: 】 发布时间:2017/9/28 11:24:07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中安在线讯 9月22日,“有戏安徽”正式上线,当晚7:50对在安徽大剧院上演的经典黄梅戏《红梅赞》进行了现场直播。直播期间,共有25565户家庭收看直播,可坐满超过17个安徽大剧院,其中电视端用户17191户,手机端用户8374户。

新戏迷汪女士在奶奶的影响下,通过电视同步收看了《红梅赞》的现场直播。而远在深圳的资深戏迷张越女士则通过手机看完了整场戏,“第一次用手中的小屏看大戏,如此清晰、流畅。”

这种基于电信iTV平台对传统戏曲演出进行现场直播,突破了时间、地域的限制,在全国范围内属于首创。

有戏安徽专区

据了解,“有戏安徽”是由安徽演艺集团和中国电信安徽公司以“安徽超清iTV”和“安徽iTV手机客户端”为载体联合打造的专区。该专区以安徽传统戏曲为主体,兼具话剧、音乐会、歌舞杂技等多种不同类型的剧目,通过现场直播、戏曲点播、人物专访、演出信息展示、在线订票及非遗文化展播等各类形式,多视角全方位呈现出安徽省传统文化特别是戏曲艺术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内涵。

“通过有戏安徽直播戏曲,普通百姓就可以直接观看现场演绎,人员数目不再受限,大大的增加了观众群体。同时也为传统戏曲传播开辟了新空间,为人民群众走进戏曲、了解戏曲、欣赏戏曲提供了新渠道,也为我们戏曲演员展示才艺、走进百姓、服务百姓提供了新平台。”青年戏曲演员《红梅赞》女主角袁媛她表示。

今年70岁的韩大姐自称是黄梅戏的“钢丝”。直播当晚,她忙得不可开交:在140多个群里发布了此次直播的消息,接着又充当咨询员,解决大家所提出的各种问题。“感谢有戏安徽的上线,利用网络技术传播戏曲,对我们老年戏迷是个福音。”

对于此次“有戏安徽”上线,安徽大剧院总经理吴晓龙提出了三点建议:坚持内容为王,优选老百姓喜欢的节目;大力发展手机用户,培育年轻观众;打造更专业的平台,增强现场感。

中国电信安徽公司副总经理方文胜表示,下阶段将携手推动“有戏安徽”专区的优化和升级,打造成为安徽省内最具影响力的戏曲文化宣传展示平台。

据了解,有戏安徽的上线,是传统艺术与现代技术有机融合的。这不仅为全省人民提供了欣赏传统戏曲的便捷渠道,还为宣传展示安徽戏曲文化提供了重要平台,是利用新媒体、新技术推动安徽戏曲艺术保护、传承和发展的重要举措。(记者 檀美玲)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