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时政新闻 > 【大家谈】习近平访哈为“一带一路”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升级适配度
 排除隐患构筑食品药品“安全墙”
 对于纪念活动要加强监管
 与古人做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大家谈】习近平访哈为“一带一路”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字体: 】 发布时间:2017/6/8 9:50:05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连俊 经济日报社国际部主任编辑

当地时间6月7日至1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将对哈萨克斯坦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七次会议和阿斯塔纳专项世博会开幕式。这是四年来习近平主席第三次访问哈萨克斯坦,也是继今年5月“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后习近平主席首次出访,因而更加令人关注。

从外交部公布的日程看,此次访问内容十分丰富。习近平主席将出席纳扎尔巴耶夫总统举行的系列国事活动。两国元首将就双边关系、发展战略对接、共建“一带一路”、各领域互利合作以及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深入交换意见,共同签署并发表《中哈联合声明》。两国元首将共同出席中哈亚欧跨境运输视频连线仪式,见证涉及经贸、金融、水利等领域的多项重要合作文件的签署。

丰富的日程背后,凸显着中哈两国关系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两国政治互信的不断深化。进一步看,习主席在“一带一路”高峰合作论坛之后的首访,有三大看点值得密切关注。

一看中哈两国新形势下的务实合作,将如何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注入强劲动力。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访哈期间首次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宏伟构想。此后,中哈正式签署《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光明之路”新经济政策对接合作规划》。全面开展“光明之路”与“一带一路”建设对接,积极推进产能和投资合作,树立了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合作典范。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召开之后,两国在发展战略对接、共建“一带一路”、各领域互利合作有望进一步深化。两国合作的新动向值得期待。首先,从哈萨克斯坦独特的地缘位置来看,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让哈萨克斯坦成为连接欧亚各国的贸易枢纽。“一带一路”与哈萨克斯坦有关发展战略的全面深入对接,有利于挖掘经贸、投资潜力,通过建造必要的基础设施,引入信息、技术革新,扩大文化交流,进而带动沿线各国各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其次,中哈两国经济互补性强,双方产能合作、能源合作方面都拥有巨大潜力。产能合作方面,双方已初步达成51个早期收获项目,合同总金额260多亿美元。两国在基础设施建设和交通领域的合作也在不断提速。 此外,在中哈关系不断深化,“一带一路”建设全面展开的背景下,中哈两国人文交流有望不断加深。借着“一带一路”合作的东风,两国尤其需要扩大两国人文交流与合作,在旅游、人员交流、文化往来方面挖掘更多潜力。

二看上合组织在新形势下如何发挥更大作用。成立于2001年6月的上海合作组织,是首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在16年发展历程中,成员国坚定遵循“上海精神”,扎实推进政治、安全、经济、人文领域合作,树立了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典范。今年峰会,恰逢《上海合作组织宪章》签署15周年、《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长期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10周年。同时,印度、巴基斯坦将完成加入上海合作组织程序,取得上合组织成员国地位。峰会后,中方将接任上海合作组织轮值主席国并于2018年主办峰会。在上合组织发展的这一重要时间节点,习主席在峰会上将倡议继续弘扬“上海精神”,并就巩固上合组织团结互信,深化安全、经济、人文、组织建设、对外交往等领域合作提出倡议和主张。上合组织在新形势下将如何继续以维护地区安全、促进共同发展为己任?中方担任轮值主席国期间将重点推进哪些工作?这都是各方密切关注的看点。

三看中方在国际能源特别是新能源问题上的理念与成果。习近平主席此次出访的一项重要活动,就是出席阿斯塔纳专项世博会开幕式。这次能源领域专项世界博览会,其口号为“未来的能源”。中国将以1000平方米最大模块展馆参展,并以“未来能源,绿色丝路”为主题,着重展示中国在传统能源转型、新能源开发、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等内容,中方在未来能源的新理念和新成果值得关注。

总的来看,习近平主席此次哈萨克斯坦之行,是中国对哈萨克斯坦和欧亚地区的一次重大外交行动,对促进中国同哈萨克斯坦等欧亚国家关系发展,深化各领域互利合作,推动上海合作组织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相信这次访问,不仅将进一步增强中哈两国政治互信,拓展各领域务实合作,也将为“一带一路”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来源:中国网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