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综合利用破解禁烧难题
麦秸种植双孢菇带来“双赢”
双孢菇有“植物牛肉”之称,营养丰富,美味无比。10月下旬,淮南市东祥双孢菇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的头茬双孢菇提前上市了,让市民早早享有口福。
双孢菇一般在冬季上市,大量上市要在元旦之后,这里种植的双孢菇是如何做到提前上市的呢?原来,一般的双孢菇种植基料使用的是稻草,而市东祥双孢菇农民专业合作社使用的是麦秸,在本地,小麦是夏季收割,水稻是秋季收获,提前了一个季度还多,因此,麦秸种植的双孢菇肯定要比稻草的早。
麦秸种植双孢菇有技术难题,这是因为种植过程中,双孢菇要求的培养温度在25℃以下,而夏季炎热,自然条件下达不到这样的要求。市东祥双孢菇农民专业合作社创新使用土法“空调”,利用地下水管路循环并结合喷淋给菇棚降温,由此解决了这一难题,给夏季麦秸综合利用寻找到新出路。
同时,秸秆利用为禁烧找到了出口。淮南市东祥双孢菇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吴怀祥介绍,传统的双孢菇种植使用的是稻草,由于淮南双孢菇种植量多,导致稻草价格水涨船高一路上扬,每公斤达到0.6元;而麦秸由于利用少,价格低,每公斤才合到0.3元,麦秸种植双孢菇比稻草的成本要低得多。目前,菇棚的温度要求与气温相当,又减少了冬季加温的燃煤消耗,节约了能源,减少了燃煤造成的环境污染。此刻,双孢菇提前上市,是俏市,批发价每公斤达到10—12元,价格要高出大量上市时的一倍,种植效益大大提高。
市东祥双孢菇农民专业合作社所在地是大通区洛河镇,镇里分管农业的负责人介绍,每到收割季,都面临着严峻的禁烧形势,秸秆综合利用是解决禁烧的有效措施。利用起来后,麦秸也不会在田间地头随意丢弃,保护环境,也美化村容村貌,市东祥双孢菇农民专业合作社为此作出了有益探索,收储了上百公顷田地的麦秸。下一步,镇里将对麦秸种植双孢菇方式作进一步推广,以提高秸秆利用度,减轻禁烧压力。
图一:麦秸种出的双孢菇出菇好、品质高。
图二:夏季时的麦秸收储场景。
图三:麦秸种植双孢菇提前上市带来良好效益,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喜不自禁。
图四:丰收的头茬双孢菇正在转运。
(记者 张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