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时政新闻 > 新华时评:革命英烈不容毁谤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升级适配度
 排除隐患构筑食品药品“安全墙”
 对于纪念活动要加强监管
 与古人做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新华时评:革命英烈不容毁谤
【字体: 】 发布时间:2016/9/21 15:40:38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新华社北京9月20日电(记者罗沙、熊琳)邱少云烈士之弟邱少华诉孙杰、加多宝(中国)饮料有限公司一般人格权纠纷案一审今天公开宣判,二被告被判公开赔礼道歉并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法院的判决给那些沉溺在“历史虚无主义”中不能自拔的人敲响了警钟,也告诫企业在公关营销中牢记社会责任,守住法律底线。

从“质疑”黄继光、“还原”刘胡兰到“解构”狼牙山五壮士,近年来,一些人在网络上打着“学术研讨”“还原真相”的幌子贬损和否定革命历史人物,甚至使用诸如“烤肉”这样恶毒的语言丑化先烈。这些行为不仅会腐蚀国家的共同记忆,更会破坏整个民族和社会的精神价值,必须引起广大民众的高度警觉。

“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如果一个国家的英雄人物可以被肆意毁谤,这个国家的整体历史也将在被怀疑和扭曲中走向虚无。我国近代革命史中有着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这些事迹凝聚起的民族感情和历史记忆,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来源和组成部分,也是我们国家和民族借以自立自强的精神内核。

目前,网络平台已成为不少企业公关营销的重要阵地,但任何营销方式都不应背离社会公序良俗和国家民族情感。一味追求“眼球经济”,将严肃话题娱乐化,伤害的只会是自身的商业价值和品牌形象。唯有时刻牢记社会责任,尊重国家民族历史,企业和品牌才能得到群众的支持和喜爱。

法律保护公民的言论自由,但言论自由当以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社会公共利益和国家利益为前提。法律从不排斥学术上的“怀疑论”,但怀疑不能是信口雌黄乃至诋毁谩骂。法律是打击毁谤英烈行为、维护全民族共同精神家园的最好武器,任何侵害先烈权益的行为都将承担法律责任。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