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时政新闻 > 脱贫攻坚行动:林芝特色“乡村游”托起致富梦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升级适配度
 排除隐患构筑食品药品“安全墙”
 对于纪念活动要加强监管
 与古人做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脱贫攻坚行动:林芝特色“乡村游”托起致富梦
【字体: 】 发布时间:2016/7/19 22:12:21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原标题:“乡村游”托起致富梦

7月的林芝,山清水秀,景色宜人,引得游客纷至沓来,流连忘返。

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林芝市将旅游产业发展与精准扶贫结合起来,走出了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独具林芝特色的旅游脱贫路。

林芝市巴宜区百巴镇章巴村紧邻318国道,坐落在尼洋河畔。依托独特的地域优势,该村早在6年前就成立了藏家乐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吃上了“旅游饭”,一年下来能接待游客2万多人。

日前,记者来到该村时,工布姑娘正在舞台上随着欢快的乐曲翩翩起舞,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游客纷纷拿起手机、相机不停地拍照、录像。

来自广东的杨女士已是第3次来林芝了,每次进藏都会到章巴村看看,品尝藏家美食,欣赏工布舞蹈,聆听工布山歌。“这里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让我陶醉其中。”杨女士说。

章巴村党支部书记索朗多布杰告诉记者,合作社现有客房14间、床位60张,此外还提供餐饮、歌舞表演等服务,一年下来有300多万元的收入。

大家富才算富。索朗多布杰告诉记者,合作社成立之初主要录用的是村里的青壮年劳力,脱贫攻坚战打响后,他们把9户贫困户也请了进来。这9户贫困户大多数是残疾人,合作社根据他们各自的情况分别安排了工作。

索朗左腿略有残疾,走路不便,合作社安排他做了洗碗工。说起现在的工作,索朗可高兴了:“洗洗碗就能挣钱,真是想不到啊。”他告诉记者,他现在每月工资2300元,吃穿不愁了。

进入旅游旺季,合作社每天接待游客500多人次,收入达1.5万元左右。现在,合作社正在筹措资金增加客房,提高接待能力。“今后,员工的工资会更高,生活会更好。”索朗多布杰高兴地说道。

米林县南伊珞巴民族乡南伊沟是著名的风景区。游客在被优美的自然风景所吸引的同时,也被当地一名叫亚娘的阿佳制作的青稞饼所折服。

亚娘是一名残疾人。在村里和旅游公司的照顾下,她在景区支起了炉灶,卖起了油炸土豆和青稞饼。这样一个月下来,她能增加现金收入3000元左右。对此,她充满了感激,表示一定好好干,尽快脱贫致富。

“依托旅游资源,乡里3个行政村大多数群众都吃上了‘旅游饭’,过上了富裕的生活。今年,我们又把2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也纳入进来,帮他们开客栈、商铺……希望他们通过勤劳的双手尽快脱贫,过上富裕的生活。”米林县南伊珞巴民族乡副乡长次仁罗布介绍说。

今年41岁的亚夏是南伊珞巴民族乡才召村村民,她告诉记者,她有两个孩子,大的在内地上大学,小的在内地读西藏班,上高中。

考虑到她家的具体情况,乡里决定资助她开一家商店。“你看,地址都已经选好了,就在她家屋子旁边,马上就要动工建设了。”听次仁罗布这么说,原本愁眉不展的亚夏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林芝市现有农牧民贫困人口6636户、22803人,涉及全市7个县、区,54个乡、489个行政村。我们将依托旅游业等特色产业扶持,2016年至2018年计划实施产业扶持项目117个,带动贫困群众‘借船出海’,实施企业帮扶,对口帮扶,做到不脱贫不脱钩,坚决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林芝市扶贫办党组书记尼玛信心十足地说道。

(责编:郑岳景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