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时政新闻 > 大学生村官奋勇抢险:不是这个村的人却已扎根这个村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升级适配度
 排除隐患构筑食品药品“安全墙”
 对于纪念活动要加强监管
 与古人做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大学生村官奋勇抢险:不是这个村的人却已扎根这个村
【字体: 】 发布时间:2016/7/19 22:10:33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中国青年网北京7月19日电 (记者 潘倩倩) 近期,南方遭受持续的暴雨侵袭,许多村庄受灾严重。有这样一群人,在第一时间站出来,白天带队筑堤,晚上巡逻值守,满身的泥泞和满手的水泡是他们与暴雨洪水战斗的痕迹,身体虽已疲惫不堪,却也不能阻止他们奋战在抗洪一线的决心,他们就是“虽不是这个村的人却已扎根这个村”的大学生村官。

“险情在哪,我就必须在哪!”

 崔强,2012年被选聘为安徽省芜湖县陶辛镇沙墩村任书记助理,由于出色的工作表现,2015年8月被选派到陶辛镇四门村任党总支书记。在这次强暴雨中,由于组织得力,巡查到位,四门村的圩没有破,但是出现了内涝。

“水稻被淹到一个位置,就不长了,就等于废了,被毁的有几百亩。”望着大片被毁的稻田,崔强很是心疼,“全村的地势不一样,有的水稻被淹,退水后还可以继续成长,或有所减产,有的就必须补种。现在水位在不断下退,但是还在警戒线以上,我们必须24小时值班巡逻,查看圩埂。”在崔强的带领下,四门村村民把内涝的水排了出去,芜湖水位也在不断下降,情况在好转,但是没有一个人敢松懈。

“我们防汛段虽然只有2公里,但我们设了5个棚,一个棚里加上村干部有5、6个人。白天安排20人,晚上安排20人,对整个圩埂进行24小时巡查,同时发动我们的女同志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发现险情,即时派人处理。”这是崔强接到防汛通知后每天要进行的工作。

在这位大学生村官的指挥下,四门村的一切大小事务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崔强告诉记者,他们还组织了防汛突击队,如果在巡查时发现圩埂坍塌,就召集突击队进行抢修。“果断干练又细致周全,让人完全看不出这是他第一次参加防汛工作。”村里人评价说。

从6月28日以来,崔强很少能回家,“昨天下午回去了一下,洗了个澡,换了套衣服,身上太脏,实在熬不住了。”他笑着说。但是,因为天又下起了雨,他接着就回到了防洪一线上,拿起工具继续加固着圩堤,雨水和着泥又弄脏了他刚换的干净衣服。

“每天也就休息3个小时吧。”年事已高的村民队长奚大爷说,“小崔年纪小,又不是咱们村的人,却为了村子每天熬夜四处奔波,让人心疼。看看他的眼,全是血丝,还不断让我们要休息,我们村子的人都很感动。”听到这些暖心的话,崔强笑着:“有大家这句话,什么都值了。我是村支书,险情在哪,我就必须在哪!”

(责编:郑岳景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