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淮南要闻 > 隐贤故事里的深刻蕴涵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爱的后备厢”满载的是亲情与乡愁
 从春节习俗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参军入伍 让青春更精彩
 让文物“活起来” 博物馆“火起来
隐贤故事里的深刻蕴涵
【字体: 】 发布时间:2016/6/21 8:49:19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最近,读到寿县四大古镇之一隐贤镇的三个故事,深受震动和启发。  

      第一个故事,隐贤之名的由来。隐贤镇,其前身名为百炉镇。据传,曹操在赤壁大战前,于此处支起数百火炉铸造兵器,并在淠河上日夜操练水军,百炉镇因此得名。唐朝时,韩愈的同窗好友、著名才子董邵南(史称董子)乘船过百炉镇,看到街市繁盛,于是弃船登岸。刚刚踏上码头,董子就看到一个妇人,怀里抱着一个大孩,手里牵着一个小孩。董子十分疑惑:一般都是怀抱小孩、手拉大孩,这个妇人为何反其道而行呢?妇人回答:小孩为自己亲生,大孩是自己领养。董子对妇人的仁义大为赞叹。于是,他毅然弃考进士,在百炉镇隐居下来。董子行侠仗义,慈爱乡里,品德高尚,有口皆碑。后人为了纪念董子,改“百炉”为“隐贤”。第二个故事,“锯树留邻”。陈姓人家和王姓一家在隐贤镇涂家巷比邻而居,两家的院子以一道土墙相隔。陈家栽了一棵大枣树,有一半枝头伸到王家院子,每年秋天枣子熟时纷纷掉落在王家院子里。王家不想背上贪占邻家大枣污名,于是在树下织了一片倾斜着的竹笆,这样掉落的大枣就会顺着竹笆滚落回陈家院子里。即便如此,仍然有很多大枣掉落在王家院子。为了自己的清誉,王家决定搬家。陈家得知这一消息后,认为都是那棵枣树给邻居带来了困扰,于是决然锯倒了枣树,以此挽留邻居不要搬家。第三个故事,“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首任淮南王英布,曾多次从王都寿州出发,巡视隐贤镇。那时,英布位高权重,一呼百应,跺一下脚都能让淮南国震动。巡视的马队激起遮天烟尘,沿途百姓官吏皆俯地不敢视。后来,英布反叛败逃,再过隐贤镇时,却发现昔日淠河河道由东西移,竟连一只逃生的渡船都找不到;百姓见之,纷纷闭门,躲犹不及。英布感叹: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啊!

       人以地名,地以人命。董子感佩于一个妇人的品德,并决定在此隐居。由此可见,在一定程度上,一个个体也代表着某个地区的形象。所以,城市美好形象的塑造,来源于每个人的举手投足,来自于各个行业的美好示范,来自于滴水汇川的漫长积攒。这则故事,对于淮南城市形象塑造、精神文明建设和招商引资,都有着极为深刻的借鉴意义。“锯树留邻”反衬着邻居之间的和睦之道。这对于今天的城市社区居民,有着深刻的教育启迪。不要说居住在一个小区的居民之间,即便是一栋楼的同一个单元,哪怕是门对门比邻而居的两户人家,能互相叫得出名字,又有几家呢?与陈王两家如此看重邻里之情相比,岂不汗颜!如同河道也会位移变迁一样,光阴流转,世事无常。得志不猖狂、失志不懈怠,保持本色、不换底色,这或许就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蕴涵。

      隐贤故事,浸润着农耕文明的精华,闪现着道德智慧的光亮。这些故事,薪火不烬,孕育了耕读传家、诚实勤劳的朴素家风和朴实民风。今天读来,仍过目难忘,不由让人掩卷长思。

(怀新平)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