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淮南要闻 > 脱贫攻坚重在“滴水穿石”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爱的后备厢”满载的是亲情与乡愁
 从春节习俗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参军入伍 让青春更精彩
 让文物“活起来” 博物馆“火起来
脱贫攻坚重在“滴水穿石”
【字体: 】 发布时间:2016/6/16 9:10:28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015年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一份反映福建省宁德市赤溪村扶贫工作材料上作出重要批示,强调脱贫攻坚要“艰苦奋斗、顽强拼搏、滴水穿石、久久为功”。这不仅深刻揭示脱贫攻坚的主体、客体功能和内外力量、因素的作用发挥,同时也明确地告诫我们,脱贫攻坚决非一时一日之力,需要接续发力和不懈韧劲,重在“滴水穿石”。

      脱贫攻坚是一场硬仗,而不是简单地扶贫助困。没有农民、农村的小康,就无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奋进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征程上,农民、农村脱贫是一场必须直面的硬仗,是一道必须攻克的关隘。站在这一高度来审视,我们应当清醒和明白,脱贫攻坚决不是简单地扶贫助困,而是一场只能胜不能败的硬仗。因此,必须要有打硬仗的心理准备,必须要有攻坚克难的心理预期,必须要有攻城拔寨的战略部署和路径措施。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脱贫不是权宜之计,而需天长地久;不仅要脱得了,更要能保持住。确保真脱贫、不返贫,这才是真正打赢脱贫攻坚战。

      只有增强内生动力,才能拔掉“穷根”。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强调,脱贫致富终究要靠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内因才是最终决定因素。必须要清楚,脱贫攻坚不是“坐等”扶贫来,更不是送小康“上门”。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充分调动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他们干劲大起来、激情昂起来、办法多起来。激发贫困地区脱贫的内生动力,干部是关键,根本在群众。脱贫攻坚,外力可借,但决不能过度依赖,更不能视扶贫为福利,这样不仅与扶贫初衷相悖,更使内生动力受阻,消磨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奋发向上的积极性。要想把扶贫的事办好,离不开发动群众,让他们动起来、忙起来、干起来。脱贫攻坚的使命,不只是向贫困宣战;消除贫困,更要以解放生产力为着力点。唯有如此,才能把贫困“连根拔掉”。

      “输血”和“造血”双管齐下,脱贫攻坚才能事半功倍。调查显示,因病、因残、丧失劳动能力,是导致农民致贫的三大主因,老弱病残占据了农村贫困人口的主体。在当今农村,只要具有劳动能力并勤奋劳动,脱贫是没有问题的。从这一层面来审视脱贫攻坚,可能我们要更多地思考,如何强化和进一步健全完善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建设,软硬环境的整治与美化,教育均衡与计生、医疗服务保障等等。在一定程度上,扶智比扶贫更重要,扶志比扶困更紧迫。“输血”是为了更好“造血”,只要让贫困地区具备“造血”功能,那么脱贫指日可待。“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如果“鱼”“渔”同授,则脱贫攻坚或可事半功倍。正在广泛开展的党员干部结对帮扶,通过党员干部“一对一”、“一帮一”、“一带一”,为贫困户有效解决问题,寻找脱贫方略,最终实现脱贫,是一条十分实在有效的路子。在严格落实精准扶贫的“兜底”政策之外,更加强调突出产业扶贫,强化产业支撑,实现自我“造血”,这也是贫困地区脱贫的一条有效路径。

      “老百姓要真脱贫,干部要能脱层皮”。毫无疑问,打赢脱贫攻坚硬仗,需要“滴水穿石、绳锯木断”的干劲、韧劲和拼劲。

(怀新平)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