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今日视点 > 这个课堂不一般 这些课程真有趣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升级适配度
 排除隐患构筑食品药品“安全墙”
 对于纪念活动要加强监管
 与古人做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这个课堂不一般 这些课程真有趣
【字体: 】 发布时间:2016/6/1 7:51:33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磨豆浆 点豆腐 搭帐篷 玩游戏
 这个课堂不一般 这些课程真有趣

 

      用石磨磨出香喷喷的豆浆,再点上卤水做成白嫩嫩的豆腐;住在自己亲手搭设的帐篷里,体验户外野营的乐趣;用一张简简单单的报纸,和小伙伴们一起“同舟共济”,学会思考与合作……5月27、28日两天,淮师附小山南校区100多位学生在校内接受了一场特殊的教育-素质拓展训练。训练课的教室设在了学校的室内风雨操场,课程也是丰富多彩,既让孩子们体验到了宿营的快乐,也让他们学以致用,成功制作出了淮南特产豆腐,同时还锻炼了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团队协作的意识。

      学以致用,制作家乡特产豆腐

      下午5时许,虽然天公不作美,可素质拓展训练营还是如期举行了。活动一开场,参与活动的108个孩子就被分成了12组,在家长志愿者的带领下,来到了风雨操场内的豆腐制作间。只见一个个清洗干净的石磨已经摆放在了桌子上,旁边还放着泡好的豆子和制作豆腐的模具。“同学们,你们知道怎样做豆腐吗?”家长志愿者们一边带着孩子们参观制作工具,一边向孩子们问道。“我知道”,一位五年级的学生回答到,“先泡黄豆,再用石磨把豆子磨成豆浆;煮好豆浆后,再点上卤水,一块豆腐就做好了!”“说得非常好,那我们现在就用学到的这些知识,开始制作豆腐吧!”说着,志愿者们就开始教孩子如何推石磨。年纪小点的孩子推了两下就再也推不动了,年纪大点的孩子虽然推得动,可也费了不少力气。渐渐地,孩子们掌握住了技巧,磨出来的豆浆也越来越细滑。

       经过孩子们的不懈努力,一锅豆浆终于磨了出来。志愿者们把豆浆煮开,冷却一会后加入配好的卤水,搅拌成豆花后倒入模具,然后压制、冷却,一块白嫩嫩的豆腐就做好了。看着自己辛勤劳动的成果,孩子们激动地捏起一小块豆腐就往嘴里塞。“真是太好吃了,你们也尝尝!”一位三年级的小朋友一边品尝豆腐,一边兴奋地向大家炫耀自己组做好的豆腐。等一块块豆腐制作好后,家长志愿者们又用豆腐烧了美味的紫菜蛋汤,让孩子们品尝。“我之前刚在课本看到制作豆腐的知识,本想在此次活动中大展身手,可没想到看似简单的事情,操作起来一点也不容易。”三(1)班的胡良庚在接受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采访时这样说道。他告诉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推石磨要按逆时针方向推,力气也不能太猛,要匀速,这样磨出来的豆浆才能细滑、鲜美。“这次活动还让我感受到了爸爸妈妈的辛苦,原来烧饭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搭帐篷,体验户外宿营的乐趣

      吃完晚饭,孩子们又跟着志愿者们一起来到了室内操场,向户外俱乐部的叔叔阿姨们“取经”,学习如何搭帐篷。串起支撑杆、固定帐篷内帐四角、扣上内帐挂钩,然后把外帐四角固定到内帐的四角上,不到一分钟,一顶漂亮的帐篷就被搭好了。过程看似很简单,可实际操作起来却遇到了不少麻烦。有的孩子老是没法将支撑杆插进固定的扣眼里,有的孩子在搭外帐时忘了看内帐的门在哪里。不过,在“驴友”和老师的帮助下,孩子们很快掌握了技巧。没过一会儿,几十顶大大小小的帐篷就像雨后的蘑菇一个个地出现在操场上,格外引人注目。

      “噢,终于有睡觉的地方了!”看着搭好的帐篷,孩子们兴奋地拿着自己的“装备”,纷纷走进老师分好的帐篷内,开始布置自己的“新家”。“这次是我第二次参加学校的宿营活动,上次参加时我还有些惴惴不安,可这次我一点也不担心了。除了搭帐篷,我还能照顾我的小弟弟呢。”正在布置帐篷的四(1)班小朋友姚瑞哲告诉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这次他和一个关系很好的小弟弟分到了一个帐篷,因为弟弟是第一次参加,所以他就担当起了大哥哥的角色,带着他一起搭帐篷、收帐篷,照顾他的起居。

      晚上9时许,帐篷布置好后,趁着雨没下,老师们又带着孩子在室外操场上举行了篝火晚会。孩子们手拉着手,围着篝火又唱又跳,高兴坏了!开完篝火晚会,孩子们又看了场电影。等到走进帐篷睡觉时,时间已经到了深夜12时。“这次宿营活动真是有趣极了,我到现在还很激动,根本睡不着!”凌晨2时许,仍有不少孩子在帐篷里兴奋地和同伴说着话。

       “同舟共济”,培养孩子的思考能力和团结合作精神

       28日上午8时,在结束宿营活动后,学校又请了心理健康老师张心蕊为孩子们开展心理素质辅导,并为他们精心准备体现团队协作能力的拓展训练——“同舟共济”。一张简单的报纸成了每组孩子将要乘坐的“小船”,9位小朋友必须想尽一切办法全部踩在报纸上且报纸不能破损,然后坚持10秒钟才算成功。每成功一次后,就将报纸对折,再进行试验,看看哪组用的报纸面积最小。活动中,孩子们可谓是脑洞大开,有的把组内小些的孩子背在背上,有的用一只脚踩在另一脚上,有的两人搭手上面坐上一个……大家都想尽一切办法,尽量缩减报纸的面积。虽然失败了多次,可孩子们都没放弃,不断地去尝试新的办法,直到活动结束。“在这次活动中,我感受到两点:一是不管遇到什么困难,自信心绝对不能下降;二是,团队之间要学会合作、学会团结,要互相打气。”在随后的分享环节,六年级的孙晨芮说出了自己在活动中的感受。最后,市消防支队大通大队也把他们最新的装备开进了校园,给孩子们上了一堂生动而有趣的“消防知识”课。

      学校:创造各种形式的体验式课程,培养孩子自信与独立

      在采访中,淮师附小山南校区相关负责人向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这样说道:对孩子们来说,来自老师与同伴的相信与尊重是种鼓励,而透过体验式的探索与学习,更加深孩子自信的建立,学会克服阻碍、困难,还能向着目标勇往直前。也因此,学校从去年就开始创造各种形式的体验式课程,譬如四季的旋律、游学系列活动、宿营活动。这些体验式课程,不仅让孩子在尊重与鼓励的对待中,以及团队互助与合作的教学模式中,构建他们与生俱来的自信、勇气、创造力与学习尊重自然与生命。还让他们从实践中学习培养积极的人生观,从活动中展现出领导、自我管理及团体互助合作、与人相处及互动能力。同时,让孩子们离开家庭独立生活,学习自己面对环境改变及挑战,学习感受自然的呼吸、触摸生命的感觉。
“给孩子一次锻炼的机会,就会赢得一个成长的空间。”这位负责人告诉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体验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方式。学校可以利用自身的资源,给孩子们创造一个安全而陌生的夜晚,提供一份不同以往的生活体验,这将在他们一生中留下印迹,促进他们的自我成长。

      图一:操场上搭起了一顶顶帐篷,这就是孩子们晚上临时的“家”。
      图二:做豆腐可真不容易。
      图三:为了获胜,我们拼了!

(记者 柏雪 实习生 梁越月)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