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今日视点 > 人民大会堂传喜讯 淮南3户家庭上榜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升级适配度
 排除隐患构筑食品药品“安全墙”
 对于纪念活动要加强监管
 与古人做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人民大会堂传喜讯 淮南3户家庭上榜
【字体: 】 发布时间:2016/5/26 7:32:50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全国“最美家庭”“五好家庭”名单揭晓
人民大会堂传喜讯 淮南3户家庭上榜

       日前,从人民大会堂传来喜讯,淮南市刘绍俊家庭荣获第十届全国五好文明家庭标兵户荣誉称号,杨萍家庭荣获全国最美家庭和第十届全国五好文明家庭荣誉称号,陈学英家庭荣获第十届全国五好文明家庭荣誉称号,这三户家庭集中体现了全市文明家庭创建工作的成果。

       23日,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从市妇联获悉,2016全国“最美家庭”揭晓暨全国五好文明家庭表彰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召开。大会共揭晓了961户全国“最美家庭”,表彰了979户全国五好文明家庭和98户全国五好文明家庭标兵。

        全国五好文明家庭标兵户:刘绍俊家庭 夫妻携手二十载 孝老爱亲谱真情

       “数年尽孝心,多载无悔情。”刘绍俊是淮南矿业集团潘三矿运输区的一位普通职工,妻子范彩芹是一名普通的家庭妇女,夫妻二人结婚二十多年来,夫妻同心,孝老爱亲,用他们的乐观、坚强、坚守,诠释出一个真情真爱的动人故事。

       1997年,刘绍俊82岁的老母亲患上了脑血栓,身体行动不便。为了改善老人生活和居住条件,让老人能幸福地安度晚年,儿媳妇范彩芹坚持把公婆接到自己家中,精心照料,婆媳关系更是亲如母女,一直到2010年婆婆含笑离世。婆婆在临终前对家人说:“这几年,多亏了彩芹,像亲闺女一样照料,让我度过了幸福的晚年,你们要记住彩芹的好!”2012年7月,范彩芹的父亲因脑梗死跌倒摔断了胯骨,丈夫刘绍俊主动出面又把岳父接到了家中照顾。

      如今,刘绍俊88岁的父亲和范彩芹85岁的父亲都住在他们家里,为了让丈夫能安心上班,范彩芹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照顾两位老人身上,每天为老人买菜、做饭、洗衣服被褥,更经常为老人换洗,让老人体面的生活。每当天气晴好时,范彩芹都会推着轮椅,把两个父亲推到外边晒晒太阳、呼吸新鲜空气,逗两位老父亲开心。而刘绍俊哪怕工作再累,也不会忘记给两位父亲擦身、洗脸、洗脚,陪老人聊天、谈笑。刘绍俊、范彩芹夫妻俩孝老爱亲的事迹在当地被传为美谈,人们纷纷为他们的孝心点赞。

       全国最美家庭、全国五好文明家庭:杨萍家庭   替天下儿女尽孝 为千万家庭解忧

       杨萍,是桃园居老年公寓院长。说起杨萍,人们都会竖起大拇指,她不仅是一位家喻户晓的巾帼创业典型,更有着一个互帮互助、幸福美满、处处充满爱的大家庭:夫妻各自创业生意红火,母亲和公公在自己的老年公寓里安享晚年。这个看似平凡的女人却演绎了精彩的人生故事,令社会为之动容。

      1996年,杨萍从袜厂下岗。后来,她卖过保险,在私人袜厂做过出口检验,租柜台卖过鞋子,还批发袜子摆过地摊。但她不向命运低头,通过自学,获得了汉语言文学专业和物业管理专业双大专学历及商业管理经济师中级职称和会计从业资格证书;通过创业,实现了勤劳致富。俗语说,吃水不忘挖井人。善良的杨萍开始思考如何回报社会。一天,杨萍一家三口去农村敬老院献爱心。当杨萍把糕点送到一位80多岁的老奶奶手上时,老人竟然抽泣起来。这一幕深深触动了杨萍的心,她突然觉得自己有责任去帮助更多的老人。经过反复思索,杨萍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办一所老年公寓,亲自照顾他们的生活起居。2010年,在丈夫和家人的支持下,她创办了面积5000平方米、拥有150个床位功能齐全的老年公寓。目前,入住116位老人、拥有31名员工。为更好地照顾老人生活,她先后获得了国家民政部颁发的“养老护理员”中级、高级职称,全国养老护理“考评员”资格,全国康复管理师资格。她多次带领员工赴南京、北京、上海等地学习考察,6名员工获得国家养老护理员中级职称、3名获得高级职称。

      杨萍对家人、对社会都充满爱心。桃园居老年公寓里住着她患有老年痴呆的公公和患有脑瘤的母亲,他们和公寓里的老人一起快乐、幸福地生活。杨萍经常看望慰问社区孤寡老人,逢年过节就把他们接到公寓和住在养老院里的老人一起过节。她接管了大通街道居仁社区老年人公益性“日间照料中心”,安排专人为社区老人服务。她参加了市慈善协会“一千元帮助一个贫困母亲”活动,一次就帮助了10位贫困母亲。她加入了大通区“爱心妈妈”和淮南电视台今晚800志愿者队伍,经常参加公益性活动,看望慰问了近百名留守儿童。杨萍对入园老人关怀备至,经常邀请社会文艺团体为老人表演节目,教老人剪纸、折纸,请名家教老人书法绘画等活动,开展“重阳节”子女为父母洗脚活动等。

      如今的桃园居老年公寓已被打造成德育教育基地和大学生实训基地,成了社会各界奉献爱心的平台。杨萍以小爱凝聚家庭、以大爱温暖社会。她常说:当爱的河流汇聚成海洋,整个社会就会变得更加和谐美丽。

      全国五好文明家庭: 陈学英家庭  凡人善举树标杆 志愿服务凝群力

       说起陈学英一家人,田家庵区朝阳街道恐怕没人不知道。在当地居民眼中,老陈一家乐于奉献,家庭和睦,60岁的老陈更是当地名人,熟悉的人都会尊称她一声“陈大姐”。这位老党员、老大姐自退休后,数年如一日热衷公益事业,积极组织、参加街道社区各项义务活动,热心为居民群众无偿服务、提供帮助,用实际行动传承中华美德,彰显党员本色。

      在她的影响带动下,朝阳街道11万余位常住户,约10%的居民被动员起来,加入志愿者行列,其中有500多人是她的亲友。为了有组织、有特点地开展公益活动,在朝阳街道的支持下,陈学英又先后组织热心人士和志愿者成立“巾帼志愿者队伍”、“便民服务队”、“爱心妈妈服务队”、“济贫助困服务队”等多个爱心小分队。2014年,田家庵区还决定以其名字成立“学英城管志愿者服务队”,由她担任负责人。

      本着“爱心无处不在、公益人人可为”的理念,陈学英率领的志愿者服务队,坚持积极参与市、区的文化惠民、服务便民、济贫助困等爱心公益活动。她先后发展组织朝阳老年大学艺术团、淮南市市民艺术团等团队加入文化志愿和城管志愿服务活动。利用街道工作便利,陈学英主动与辖区各单位、部门加强联谊,逢年过节组织爱心团体开展济贫助困志愿服务活动,先后为街道、社区百户以上特困户奉献爱心。几年来,共举办大型文艺演出102场、救助困难群众16人,资助困难青少年12人,救助资助金额近十万元、捐赠衣物3000余件、捐赠被子30床。(图片由市妇联提供)

      图一:刘绍俊夫妻二十载孝老爱亲谱真情
      图二:杨萍家庭为儿童福利院孤残儿童献爱心
      图三:陈学英一家都热爱公益事业

(记者 孙鸿)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