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今日视点 > “城市会客厅”助力寿县旅游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爱的后备厢”满载的是亲情与乡愁
 从春节习俗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参军入伍 让青春更精彩
 让文物“活起来” 博物馆“火起来
“城市会客厅”助力寿县旅游
【字体: 】 发布时间:2016/4/13 7:07:12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占地百余亩的寿州古城游客集散中心计划于明年8月建成
“城市会客厅”助力寿县旅游

      4月11日,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从淮南市旅游局了解到,作为寿县城市会客厅的寿州古城游客集散中心的建设正在紧锣密鼓地进展中。计划于明年8月份建成的该游客集散中心必将为寿县旅游发展推波助澜。那么,这个游客集散中心是啥样的呢?通过规划,我们可以先略睹该游客集散中心的“芳容”。

      占地百余亩 寿县旅游形象门户

      据了解,作为寿县现有零散、少量的接待设施已满足不了日益增加的游客需求,急需建设大型综合性游客集散中心。寿州古城游客集散中心位于老城与新城之间,坐落于古城东侧,与古城宾阳门之间通过景观步行道及吊桥相连。目标定位为畅达的集散转换枢纽、功能完善的综合服务中心、彰显特色的文化展示平台、生态环保的城市功能区域。

       游客集散中心是寿州古城游览的窗口和转换枢纽,展示寿州古城对游客的第一印象,最为直接地承担寿县旅游形象门户的功能。充分展现宾阳门宏伟气势,在方便游客通达的前提下,突出古城外观与气势,形成恢弘与巍峨之古城意象。

       该游客集散中心一期占地面积120亩(8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500平方米,停车场占地3.6万平方米,可容纳大巴及公交120余辆、小车300余辆。是一个集售票、宣传、导游、集散、咨询、餐饮、购物、监管等一体综合型服务机构。包括接待大厅、售票区、文化展示区等。游客线路为入口——广场——接待中心——步行道——观景台——吊桥——宾阳门。

       景观设计引人入胜

       游客集散中心承担重要的旅游形象展示功能,集散中心入口处设置牌坊,是寿州古城入口标志,庄严而大气地彰显寿州文脉。设置三十六郡观景台,宾阳门是寿县保存最为完好的一个城门,历经九百余年历史沧桑,观景平台与宾阳门处于同一视角直线,位置极佳,望着那高耸的城楼,绵延的城垣,人们觉得寿州古城仿佛就是一部沉甸甸的历史巨著。设置仿古吊桥,独一无二的寿州古城宾阳门吊桥,是寿州古城入城仪式重要环节,参加“宾阳门入城仪式”的游客在文官武士乐女引导下,聆听悦耳古曲,缓缓登上城墙参观。护城河畔设游船码头,供游客沿护城河绕城观光游览。
在生态景观设计上,步行廊道植被采用低矮灌木,视野开阔,层次丰富。照壁以浮雕形式记录寿州厚重文化底蕴和悠久历史渊源。停车场采用具备强透水、高承载、植被高成活率、高绿化的生态设计,低碳环保且使用寿命远远高于传统停车场。道路两侧及其生态停车场种植高大浓密植被,给人以林荫遮蔽,绿草如茵之感。

       利用寿县元素 打造主体建筑

       游客集散中心最为直接地承担其寿县形象门户的功能。作为8万平方米占地内的主体建筑,利用有限的建筑规模,烘托出应有的气势。主体建筑内部力图将现代功能与历史外观融合,合理有序组织各项功能,做到透明、便捷、安全的一站式服务体验。与寿春古典建筑一脉相承、彰显寿州千年文化特色,同时尊重历史,不完全仿照古建筑喧宾夺主。

       众多保存完好的古典建筑为集散中心主体大楼的设计提供了极佳的历史底蕴和灵感来源,通过深入挖掘寿春传统文化思想内涵,遵循“人本思想”的需求原则,借鉴寿州传统民居建筑风格,在此基础上加以提炼升华,实现了建筑形态与使用功能、古代建筑与现代功能的完美结合。总体布局为半围合的院落形态,在寿县的古典建筑中非常常见,可以将人群聚集广场与车辆聚集广场分离开来,同时给予游客近距离感受建筑的空间。立柱,花窗,游廊,乃至阙这些元素,处处体现出古建筑的独有韵味。

       图一:游客集散中心建筑风貌效果图
       图二:游客集散中心鸟瞰效果图
       图三:游客集散中心重要节点效果图  (图片由市旅游局提供)

(记者 陆士宇)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