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工伤纠纷,因双方就赔偿问题一直没能达成协议,随着时间的推移双方产生了纠纷。为了避免事态的进一步激化,淮南市公安局夏集派出所运用“警民联调”,把矛盾化解由公安机关的“独角戏”变为综治、公安、司法等部门参与的“大合唱”,同时在“警民联调”工作中主动作为,融法、理、情于一体,成功化解了一起时间长达一年之久的纠纷。
事情还要从2014年12月份说起,淮南市毛集实验区夏集镇王相村村民陈某(男,34岁)在本镇一水泥厂务工时手被水泥传送机皮带挤伤,后虽送往上海医院治疗,但仍丧失了两根手指。事件发生后,水泥厂承担了陈某在上海医院的医疗费用。陈某出院后向水泥厂提出民事赔偿诉求,但由于陈某提出的赔偿要求过高,双方意见分歧较大,经多次协商都没有谈妥。于是陈某及其家人多次到水泥厂找负责人索要赔偿款,政府及相关部门也多次从中斡旋,但双方一直未能达成协议。
为防止矛盾纠纷进一步激化,由夏集派出所牵头,同时联合镇综治、司法部门,启动了“警民联调”工作机制,由综治、司法、派出所组成调解小组开展调解工作。小组调解员分别与当事人陈某、水泥厂负责人刘某以及双方社会关系人进行探讨和沟通,善意地引导双方在合情合理、符合实际的范围内提出要求,并让其相互换位思考,多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和处理问题。经过小组调解员数十次的不懈努力调解,2016年4月5日,在派出所警民联调室,这场持续了一年之久的纠纷最终以双方达成一致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记者 马南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