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社会新闻 > 工伤纠纷旷日持久 “警民联调”促成和解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升级适配度
 排除隐患构筑食品药品“安全墙”
 对于纪念活动要加强监管
 与古人做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工伤纠纷旷日持久 “警民联调”促成和解
【字体: 】 发布时间:2016/4/12 8:49:24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一起工伤纠纷,因双方就赔偿问题一直没能达成协议,随着时间的推移双方产生了纠纷。为了避免事态的进一步激化,淮南市公安局夏集派出所运用“警民联调”,把矛盾化解由公安机关的“独角戏”变为综治、公安、司法等部门参与的“大合唱”,同时在“警民联调”工作中主动作为,融法、理、情于一体,成功化解了一起时间长达一年之久的纠纷。

      事情还要从2014年12月份说起,淮南市毛集实验区夏集镇王相村村民陈某(男,34岁)在本镇一水泥厂务工时手被水泥传送机皮带挤伤,后虽送往上海医院治疗,但仍丧失了两根手指。事件发生后,水泥厂承担了陈某在上海医院的医疗费用。陈某出院后向水泥厂提出民事赔偿诉求,但由于陈某提出的赔偿要求过高,双方意见分歧较大,经多次协商都没有谈妥。于是陈某及其家人多次到水泥厂找负责人索要赔偿款,政府及相关部门也多次从中斡旋,但双方一直未能达成协议。

      为防止矛盾纠纷进一步激化,由夏集派出所牵头,同时联合镇综治、司法部门,启动了“警民联调”工作机制,由综治、司法、派出所组成调解小组开展调解工作。小组调解员分别与当事人陈某、水泥厂负责人刘某以及双方社会关系人进行探讨和沟通,善意地引导双方在合情合理、符合实际的范围内提出要求,并让其相互换位思考,多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和处理问题。经过小组调解员数十次的不懈努力调解,2016年4月5日,在派出所警民联调室,这场持续了一年之久的纠纷最终以双方达成一致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记者 马南南)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