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社会新闻 > 芜湖张知明:10年助学筑“金桥” 圆寒门学子上学梦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爱的后备厢”满载的是亲情与乡愁
 从春节习俗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参军入伍 让青春更精彩
 让文物“活起来” 博物馆“火起来
 绽放绚丽青春之花
芜湖张知明:10年助学筑“金桥” 圆寒门学子上学梦
【字体: 】 发布时间:2016/3/1 9:56:38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来源: 凤凰安徽

芜湖市芜湖县里有这样一位热心人,他有着两种不同的身份:既是《芜湖日报·芜湖县周刊》的一名记者,同时也是一名助学志愿者。平日里,经常全县各处跑采访写稿子,在工作之余,他又主动转变角色,成为一名热心助学的爱心志愿者。他就是芜湖县金桥助学爱心协会发起人——张知明。

年幼家庭的贫困磨练了张知明勇于创新、奋力拼搏的精神,更孕育了张知明扶贫济困的爱心种子。2006年2月的一天,陶辛镇一名19岁白血病患者的姐姐找到张知明求助。他就在芜湖县政务信息网和芜湖县周刊上开了一个救助栏目,爱心人士反响很热烈,共募集了6万多元。这让张知明初次尝到助人为乐的愉悦,也开始了他的助学路。

说到发起助学活动,张知明的记忆一下子回到了10年之前,“在为白血病患者募集善款的过程中,江苏常熟秦川义工胡启海、江阴萤火虫爱心社牟高舜等向我表达了捐资助学的意愿。”

2006年4月5日,胡启海、牟高舜等一行10多人来到芜湖县,在张知明的安排下实地走访了10多名贫困生,达成一对一捐资助学的对子。这些结对的学生从小学开始结对,每年500元或800元不等,一直到他们高中毕业。

在走访贫困生的过程中,一种童年的艰辛从记忆深处走来,一种莫名的忧伤渐渐写在了脸上,一种助学的愿望在心里升腾。在湾沚镇肖垾村,他们找到万子璇的家。孩子十来岁。母亲云南人,生下她就离家出走了。爸爸是奶奶抱养的,头脑不好,常年在外,也不知道是生是死。奶奶已经70多岁,种一点山地,住的是土房,盖的是瓦,两个人相依为命。看到这样的情景,张知明一阵心酸。他拿出500元钱给万子璇奶奶,要她给孩子买一点好吃的、好穿的以及所需的学习用品。他鼓励万子璇放下包袱,好好学习,靠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他们走时,奶奶送到门口,对他说:“我活着还没事,还能支撑,我已经这一大把年纪了,说不定哪一天就不在世了,这么点大孩子该怎么办啊?”说着,泪水就从浑浊的眼中流下来。是啊,70多岁的人,说走就走了,没长成的孩子举目无亲,该是怎样的境地!奶奶说话抹泪的样子,至今还在他的脑海里挥之不去。

从肖垾回来,张知明久久不能平静。他想,如此贫困的学生如果没人帮扶,该如何成长啊。同时,农村还有不少像万子璇一样在贫困线上挣扎的学生。

2007年9月,一个新的学年开始。张知明和一些热心爱心助学的人士一起,倡导筹划成立芜湖县金桥助学爱心协会。协会实行零会费、零账户,保证爱心人士捐助的每一分钱都用在了学生身上。张知明还向小编解释了取名“金桥”的原因,所谓金桥就是要做爱心人士和贫困生之间的桥梁。而活动目的就是助学,因为助学“助”的是未来。

张知明积极组织贫困生的考察、结对、帮扶活动,无偿提供考察车辆。他们深入贫困生的学校、家庭,现场了解贫困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察看贫困生的家庭状况,并拍照登记,形成考察笔记,然后在网上发布,供爱心网友选择结对。

据不完全统计,自2007年9月以来,张知明和爱心人士一道已经累计组织考察活动600多次,参加活动逾千人次,考察贫困学生300多名,成功结成爱心助学对子200多对,活动累计现金200多万元,另涉及衣服、学习用品等,给孩子们带去了欢乐与知识,并获得了社会好评。

在助学的过程,张知明也遇到这样或者是那样的困难:一是结对断“链”,原来结对好了,由于种种原因,结对不下去了,又得千方百计想重新“链”接上。二是由于是长期结对,学生情况变化大,每年送助学款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三是资金支持容易,心理疏导难。他们结对的学生中,有些人因为家庭原因拘谨、自闭、不乐观,只能靠志愿者们联系交流疏导,但效果不明显。

虽然困难重重,但是金桥爱心协会依然坚持助学路,在张知明眼里,有爱心,能担当,多吃苦,才能成为一名优秀志愿者。他认为,志愿者是爱的使者,是社会和谐的因素,是社会进步的体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志愿者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要求。

他坦言,他的助学动力就是爱心人士对他说:“你给我找几个学生,我想结对!”因为爱要传递,他的工作就是传递爱心人士的“爱心”。社会上爱心人士越多,他工作的动力就越大。

在问及做爱心助学活动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时,张知明这样说道:“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以己之力,惠及他人,内心会有一份安宁,一份生长着的正能量。”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