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农民研发双孢菇种植保温装置获国家专利
寒冷挡在门外 蘑菇撒欢生长
今年冬季严寒,保温尤显重要。在农业种植生产实践中,淮南市运泽双孢菇农民专业合作社摸索出一套保温装置国家专利,在今冬严寒中发挥重要作用。运用这一专利,双孢菇生产不但没有减产,还增产了20%,保障了市场供应,增加了菇农收入。
保温装置增产效果明显
运泽双孢菇生产基地位于大通区食用菌示范园。2月间,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来到地处上窑镇张郢村的生产基地,看到这儿的大棚一个接着一个,颇具规模。从大棚中走出的菇农提着刚采摘下来的蘑菇,接着要进行下一道工序的削根处理,之后还要把削过根的蘑菇进行清洗,然后装篮移入冷库保藏,待货柜车来后再装车外运。
当前双孢菇购销两旺,菇农周子杰心情舒畅。周子杰告诉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他家有7个大棚,今冬严寒,由于使用了双孢菇种植保温装置,还增产了有2成,煤也节约了不少。
淮南市运泽双孢菇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赵明是双孢菇种植保温装置研发的主导人。赵明介绍,双孢菇正常的生长温度在15度左右,双孢菇种植是反季节生产,即在冬季利用锅炉加温保障大棚温度。同时,双孢菇生长要进行有氧呼吸,大棚每天还要进行通风,这样热量特别容易散失,温度达不到,双孢菇就长得慢以致减产。今年,利用新型的保温装置专利技术,大棚温度得以保持,双孢菇的产量提高了20%,挡住了今年的寒冬。赵明说,“正常出菇是一平方出6到8斤,我们大棚用了这个保温专利,能达到8到10斤。”
铁桶贮水利用余热保温
赵明介绍,过去蘑菇大棚加温都是烧锅炉,用塑料管道给大棚加温。而新型专利装置用的是大铁桶,和管道散热面积相比,油桶散热面积更大。同时,桶里有热水,使保温更持久,能延长保温时间3到4个小时。
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仔细观察了这套保温装置,看到大的铁皮桶上有进气孔、排水孔及回水阀等部件,当锅炉加热时,蒸汽进入桶内就开始加热,蒸汽管出的废水从底下循环。当通风锅炉停止加热时,盛着热水的铁皮桶还在源源不断地散发着热量。
赵明说,这套保温装置专利是在市农科所专家指导下进行研制的。淮南市农科所高级农艺师窦祖霞介绍,这一专利也是在长期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蘑菇种植用锅炉蒸汽加热,特别是在冬天冷的时候,大棚的温度也能够保障。以往的办法加热受热面少,而采用这种贮水桶以后,增加了受热面,不但锅炉加热的时候能保证温度,即便锅炉停下来,大桶里的水温还会辐射到一定空间内,保温时间延长了,蘑菇生长的温度也得以保证。特别像今年的严寒季节,有了这套装置,我们的菇农就不会因为严寒受到什么损失。
据了解,2月间,国家知识产权局已通过双孢菇种植保温装置的专利申请。窦祖霞建议,鉴于专利装置供热稳定,有效增加双孢菇种植产量,下一步,合作社可以就此研制双孢菇反季节种植加温的标准,并向整个行业推广使用,促进效益提高,促进菇农增收。
图一:运泽双孢菇农民专业合作社研制的保温装置。
图二:大棚中种植培养的双孢菇。
图三:蘑菇增产,菇农乐开怀。
(记者 张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