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护理的是伤口,温暖的却是人心”,一名造口治疗师深情地说——让“造口人”活得有尊严更精彩
在医院的门诊中,有这样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大多因为身患大肠疾病或泌尿系统器官病变,不得不将肛门或膀胱切除,在腹部外加造口袋来排泄粪便或尿液,这类病人被称为“造口病人”。
这类病人进行造口术后,常出现造口出血、皮肤溃烂、造口脱垂、造口旁出现肉芽肿等并发症,因此,造口治疗在国内形成没多久,是护理学中的新兴学科,既有别于传统的护理,又和医生的手术不同,处于医生和护士的交叉地带。作为造口治疗师,必须经过严格的培训,获得由国际造口治疗师协会颁发的国际造口师资格证书(又称ET),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造口治疗师。
据了解,我国每年新增10万“造口人”,而护理他们的国际造口治疗师,却仅有千人。在医院里,造口治疗师可谓是凤毛麟角。今年30岁的李海艳就是一名造口治疗师,她的主要职责就是替病人护理造口,帮助失禁病人康复,在她的精心护理下,许多造口病人,摆脱了生理和心理的双重困境。
伤口造口坐诊护士
1月25日下午,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来到淮南朝阳医院,在医院的伤口造口门诊室里,有两名患者在那里等候着,而李海艳正在为一名患者进行造口护理。记者看到,患者身上的造口已经发生了皮肤溃烂,一些排泄物没有完全流进造口袋里,衣服上粘上了排泄物,患者身上散发出阵阵刺鼻的恶臭。只见李海艳不慌不忙,伏在老人侧腰前,一边小心翼翼地为老人清理着造口边上的排泄物,一边不停地安慰着老人,接着,她找来各种换药物品,处理肠造口的并发症,患者的老伴王大妈也在一旁,拿着卫生纸擦着衣服上的粪便。
记者看到,当完成这一系列的造口护理之后,李海艳已经累得腰都直不起来了。王大妈看到眼里,疼在心里,说道:“姑娘,可把你累坏了,都怪我手脚太笨,处理不好你大伯的造口。”据王大妈介绍,老伴是在合肥做的造口术,手术完成之后,便回到了怀远,一开始,王大妈认为,护理这样的病人简单,没什么大不了的,不就是换换贴在造口上的造口袋吗,没想到,剪造口袋时,洞口不是小了,就是大了,小了,一些排泄物便流到外边,污染衣服;大了,排泄物把造口给污染了,又导致造口出血,皮肤溃烂。听说淮南有专门的造口治疗师,他们便赶了过来。王大妈对记者说道:“经过小李几次的处理,老伴的造口出血给治好了,可是,当我们回去之后,没几天,老伴突然生病了,晚上睡觉的时候,来回折腾,这不,造口又出现了并发症,我们只好又过来,向小李求助。”为了回家以后能够更好地护理肠患者的造口,李海艳还向王大妈悉心教了一些造口护理方面的知识,王大妈和老伴带着深深的谢意,离开了医院。
为“造口人”树立信心
记者在医院的一块牌子上看到了她个人的简历。李海艳,普外科护士长,2004年在普外科工作至今,2012年取得安徽省伤口造口专科护士,2013年参加省伤口案例比赛荣获一等奖;2014年取得国际造口治疗师资质(国际认证),填补了淮南市国际造口治疗师空白。
记者询问李海艳,为何要从事造口治疗师这个职业,她告诉记者,有一次,门诊来了一名右足外伤的老人,老人伤口久治不愈。小李仔细查看发现,伤口已深达骨膜。经过一系列治疗,伤口竟痊愈了。为了表达感激之情,老人特意送上了一面锦旗,这件事,使她开始从基础护理向高端的造口治疗转变。
一段时间里,一想到那些严重溃烂的伤口,小李就会呕吐,甚至经常失眠。但是想到病人期盼的眼神,她就觉得自己“没有理由退缩”,“我们护理的是伤口,温暖的却是人心。”“要让病人活得有尊严。”因此,小李和同事们在护理时,除了生理治疗,也注重心理上的沟通,“就把病人当成自己的朋友,多聊聊天,你对他们很亲切,他们对你信任之余,对自己也会有更大的信心。”这是她最深的体会。
小李告诉记者,由于大量病人丧失了常规排泄功能,需要通过造口袋排泄,身上就会伴有异味,会感觉低人一等。他们换衣服、挤公交,都非常不方便。很多病人出院后就躲在家里不出门。这时候,造口治疗师不仅帮助患者解决造口护理技术问题,还要解除患者的病痛和心理压力,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为“造口人”恢复生活自信。因为时常沟通,小李对每个病人的情况都如数家珍,甚至和病人家属都成了朋友。
在现场,一姓卢的患者告诉记者,3年前自己被诊断患上了肠癌,随后不久就成了“造口人”,造口袋漏了、破了,这种意外随时可能发生,身上的异味儿成了挥之不去的心理阴影。是小李教他如何进行专业的护理,有时候,还利用下班时间上门到家里进行护理和治疗。“现在可好了,如果自己不说,根本没有人知道我是‘造口人’”卢先生高兴地说道。
家人支持砥砺奋进
谈及家庭对她的支持,小李也心怀感恩,自己作为医护人员,却照顾不了女儿,内心特别难过。她对记者说:
“我是一名普通的人,家庭对我来说也很重要。女儿经常吵着要去公园,可我却一次都没有带她好好玩过。好在老公对我很好,什么都不让我干,一回家就有现成的饭菜,连衣服都是他洗的。”家里人全力支持,她虽然不常向人提及,但在小李心里,家庭是最稳固的基石,是支撑着她前行的动力。
“回想做护士这么多年,很多经历让我深为感动。所以虽然有苦有累,却总是无怨无悔。”小李如是说。
据医院相关负责人介绍,每年该医院都要护理本市及周边地区四五百名“造口人”,“造口人”虽然通过手术使生命得以延续,但术后给患者带来的一系列心理、生理上的痛苦是无法言喻的。这类人群,除了要接受癌症带来的痛苦,还要接受终生戴造口袋的事实,也给家庭带来了严重的经济负担,因此,让此类患者回归社会,树立正确面对疾病的信心,提高生存质量,是医院义不容辞的责任。李海艳作为一名伤口造口坐诊护士,她不仅用精湛的技术、真诚周到的服务,赢得了良好的口碑,也为医院赢得了信誉。
图:李海艳在为患者护理造口
(记者 冉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