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本报公告 > ☆淮河早报“新年献词”——《在这里看淮南》获赞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升级适配度
 排除隐患构筑食品药品“安全墙”
 对于纪念活动要加强监管
 与古人做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淮河早报“新年献词”——《在这里看淮南》获赞
【字体: 】 发布时间:2016/1/4 9:17:04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当你拼力前行,所有困难都被甩在身后”、“每一缕晨光,都是梦想的开始”成为“朋友圈”热词,羊城晚报总编辑称,这是他目前阅读到的市一级都市报最优秀的“新年献词”之一

淮河早报“新年献词”《在这里看淮南》,获得大量点击、点赞和大范围转发,其中的一些优美语句成为手机短信和微信朋友圈热词。

2015年12月31日,淮河早报用24个版倾情推出2015年终特刊《这一年,我们一起走过》,对2015年所关注过、重点报道的淮南本土、国内、国际重大事件和重要新闻、重点策划进行回顾和盘点。其中“新年献词”《在这里看淮南》于当天上午11时28分由淮南日报(淮河早报)的官方微信“淮南网”推送,截止到2016年1月1日下午2时,这条微信点击量突破1000次,转发量突破5000次。“当你拼力前行,所有困难都被甩在身后”、“每一缕晨光,都是梦想的开始”、“我们跨步向前,迎风站在2016年光景里”等语句,成为手机短信、微信朋友圈广为转发的热词。

“2015年12月31日中午,我看到《在这里看淮南》这条微信,恰逢是2015年的最后一天,即将告别的惆怅、怀旧,迎接新年的盼望、未知,一下子被这条微信击中!我不假思索地点赞、转发,而且情不自禁地标注上‘深度好文’。”淮南市民张先生不仅是淮河早报的热心读者,也是淮南日报(淮河早报)的官方微信“淮南网”的铁杆“粉丝”,谈及淮河早报“新年献词”《在这里看淮南》点赞之情溢于言表。

相比于张先生,淮南市民王小姐阅读到《在这里看淮南》这条微信,属于“出口转内销”。“我最先从我的一位在北京工作的好友转发过来微信中,读到这篇文章的。按照推算,我的这位朋友应该是从朋友圈中看到这条微信,她可能觉得好,才转发给我的吧。”王小姐告诉淮河早报记者,“当然,我也毫不犹豫地进行了点赞和转发。好东西,当然要分享了!”

羊城晚报总编辑刘海陵在接受淮河早报记者采访时,对这一现象进行了解读。他说,《在这里看淮南》是他目前阅读到的市一级都市报最优秀的“新年献词”之一,文章最吸引读者的闪光点是昂扬向上、充满正能量,一些语句不落俗套、富有励志精神。更为重要的是,在淮河早报刊出之后,立即在微信进行推送,成功实现了无界线的二次传播。

(记者 张昌涛)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