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社会新闻 > 老工匠的砚雕时光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建好数字生态赋能中小企业
 营造呵护民企干事创业好环境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老工匠的砚雕时光
【字体: 】 发布时间:2015/12/11 9:02:19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因为热爱砚雕艺术,66岁的崔华云跑遍了上窑的山山水水寻觅砚料,潜心研究錾刻技艺——老工匠的砚雕时光

      12月3日下午,笔者慕名来到一位钟爱砚雕艺术的市民崔华云家,在其位于淮南市上窑林场后山的家中,崔华云向笔者倾诉了自己在砚雕创作艺术道路上所经历的人生乐趣。

      与砚雕结缘

      崔华云今年66岁,1970年他在淮南市塑料一厂拜名师胡兴大学习塑料模具制作艺术,后被厂里送到上海进修,专攻模型设计、制造与雕刻工艺,学会了车、 、镗、铣、磨、钻等通用机床操作,为他今后的砚雕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收集有关砚雕知识的书籍,认真地研读,对加工砚雕工艺更加热爱。

      2010年崔华云退休后,他更体会到投身砚雕,犹如进到艺术的圣殿,就像心灵的不绝水流,滋养着蔚然充沛的精神。于是他将家由市区搬到上窑,他跑遍了上窑的山山水水,寻找、挖出砚雕所需的石质。他发现上窑山上的砚石石质温润细腻,石纹清晰,有金线纹、树枝纹等,色泽有青灰、黄皮等,用这种石头雕出的砚台好,同时发墨也好。当地人称这样的石头为“黄板石”,是凿砚台的天然原料,又名淮石砚。他将寻觅挖出的石块运回家中,妥善地保存起来。

      用心血雕砚

      对寻找、运回的砚料,崔华云先仔细观察、反复推敲、进行分类,然后对砚料进行打磨、整形,设计砚雕成型的方案。他静听石语,在寸砚寸金中雕心溶血。按照真实、真诚、真情砚雕六字诀,他用自制的各种型号的锤、錾等工具,一锤一鉴地凿出集诗、书、画、印、雕于一体的造型雏形。在他錾刻的《明月照青松》砚中稍加水,便发现此砚台内现出条条丝状的线条,与松树的下垂枝条相互偎依,和明月互为衬托,真是美轮美奂。崔华云创作的砚雕作品有《金玉满堂》、《花好月圆》等大小不等的方砚约100余件,砚中的动植物形象栩栩如生,美不胜收。崔华云还雕刻了许多龙印等精美饰品,让参观者目不暇接、回味无穷。
为了提升砚雕艺术的造诣,崔华云还买回宣纸,有空就进行书法、绘画的练习,以提高砚雕錾刻技艺。崔华云还打算出一本画册,将自己精心雕刻的砚雕作品及书画作品融进画册内,为晚年生活及后人留点念想。

(通讯员 吴正田)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