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时政新闻 > 国平:让文化交流成为中英友好的基石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升级适配度
 排除隐患构筑食品药品“安全墙”
 对于纪念活动要加强监管
 与古人做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国平:让文化交流成为中英友好的基石
【字体: 】 发布时间:2015/10/24 22:51:01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当地时间23日上午,习近平主席和卡梅伦首相莅临曼彻斯特城市足球学院参观。英国国家足球博物馆向习主席赠送了世界最早的现代足球比赛规则影印件,习主席回赠了中国古代蹴鞠。参与此次活动的曼城球员代表阿圭罗发布了他与习主席及卡梅伦首相的自拍照片。无数人通过这张传遍世界的照片,心中对习主席的亲近感瞬间加深。


这就是文化的力量。此前的22日,习主席在伦敦出席全英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年会开幕式,并与约克公爵安德鲁王子共同为全球第1000所孔子课堂——奥特利尔中学孔子课堂揭牌。这些文化人文交流,为习主席此次出访英国的成果清单增添了不轻的分量。


“中英虽然地处亚欧两端,却长期彼此吸引。”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人民和英国人民都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对人类文明进步产生了深远影响。英国独特的历史文化,吸引着中国人民。当年,中国诗人徐志摩《再别康桥》所描摹的“桥边金柳”、“桥下碧波”,至今让中国游客向往。而阿诺德·汤因比、李约瑟等学者对中国文明和中华文化的肯定、赞扬,无疑促使今天的英国人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中国。


时代在发展,文化在传承。在新的时代中,文化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日益重要,文化对政治、经济的影响愈加深刻。文化不仅积淀着一个民族和国家过去的文化创造和文明成果,而且蕴含着每一个民族和国家走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基因。当中国与英国以及与世界上其他国家深入交往,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紧密融合时,相互之间多一些文化尊重,多一些文化基因的“链接”,其积极作用不言而喻。中国人民希望睁开眼睛看世界,希望更多地了解世界。同时,世界其他国家尤其是西方国家,需要更多地了解中国人的中国梦,了解中国文化中“天下观”、“和谐观”等观念的深刻内涵,了解中国人倡导的建立“人类利益共同体”的文化本源。如此,西方国家将如英国那样,在中国崛起的过程中发现新的机会,共同分享中国发展的成果。


习主席说:“通过人文交流,中英两国文化中的精华正在对两国人民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产生着奇妙的‘化学反应’”。中英两国关系的突破性进展和长期稳定的发展,势必以文化交流的不断加深为基石。(国平)

(责编:郑岳景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