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本报公告 > ☆淮南报业新闻网“全媒体报料平台”上线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升级适配度
 排除隐患构筑食品药品“安全墙”
 对于纪念活动要加强监管
 与古人做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淮南报业新闻网“全媒体报料平台”上线
【字体: 】 发布时间:2015/9/16 8:52:35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报网融合再跨一步 贴近民生更紧一些
淮南报业新闻网“全媒体报料平台”上线
淮河早报“热线新闻”实现报网联动

9月14日,淮南报业新闻网(www.hnbynews.com)“全媒体报料平台”正式上线运营。这一创新举措的付诸实践,促成淮河早报“热线新闻”与淮南报业新闻网实现报网联动,倾听市民声音的渠道得到极大拓展,贴近民生更为紧密。这也标志着淮南日报社强力推进的新媒体建设再跨一步,传统纸媒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取得实质进展。

“热线新闻”是淮河早报的一个品牌,也是读者、市民反映问题的一扇窗口,更是淮河早报倾力打造本土主流、第一都市报的重要阵地之一。淮河早报自创刊以来一直在一版报头区域标注“新闻热线 6650041 6650042”,8部移动热线电话全天候畅通,接听市民、读者新闻报料、问题投诉和社情、焦点、敏感现象反映。淮河早报社还设立了热线新闻部,配备多名记者;同时开设“热线”新闻版面。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应用和新兴媒体的崛起,固定和移动电话作为淮河早报的热线接听、受理平台,已经很难承载日益多元的社会市场和不断扩大的读者群需求,迫切需要拓展和设置新的新闻热线渠道及载体。鉴于此,把传统纸媒通过固定和移动电话接受、受理市民、读者反映、投诉,移植到网络上,在网络上设置社情民意受理平台,这是我们推进报网融合发展所作出的创新之举。”淮南日报社负责人对记者解析,这将有利于探索和尝试有效解决“报网两张皮”、报网融合“融而不合”的共性问题,走出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报网融合发展新路径。

“全媒体报料平台”上线后,读者和网民可登录“淮南报业新闻网”(www.hnbynews.com),点击进入“全媒体报料平台”,把需要投诉、反映和咨询的内容写成帖子提交上去。淮南报业新闻网管理人员根据互联网信息宣传管理规定,对帖子进行审核、过滤和筛选。淮河早报“热线新闻”记者根据帖子内容进行跟踪采访,并在淮河早报“热线新闻”版面刊出相关新闻稿件。形成“网上听民声、记者网下采、纸媒发稿件”的报网融合、联动模式。

为了更好推动淮河早报、淮南报业新闻网“热线新闻”的融合、联动,将在淮河早报一版报头区域以及“热线新闻版”的“新闻热线”区域同时标注“新闻热线6650041 6650042;淮南报业新闻网‘全媒体报料平台’”。同时,采用目前纸媒报网融合的通行做法,今后,淮河早报“热线”版的新闻稿件中,只要信息源来自于“全媒体报料平台”,淮河早报记者在使用第一人称采访时,统一使用“淮河早报、淮南报业新闻网记者”表述。  

(记者)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