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我还小,没怎么经历过战争场面,参加比较正规的战役也只有天目山和广德两次战役。”记者见到87岁高龄的张金荣老人时,他正在整理自己亲历过的战役资料。
张金荣告诉记者,自己的家乡在江苏东台,由于日寇侵略导致家乡缺医少药,自己的父母和两个兄弟相继去世,无奈12岁的他便投靠在溧阳的亲戚家。“那时经常能看到亲戚家附近有一些人来来回回很神秘,我就问他们是做什么的,他们说,‘游击队,咱穷人的部队!’我说,‘我就是穷人,我也想参加!’”经过他死缠硬磨,游击队才同意。“进入游击队后,每天只能干点杂活,看到司号员很神气,便申请学吹号。”张金荣说。
之后,游击队安排张金荣负责给戴埠地区交通站送信。“那时年轻,两个交通站之间有40、50里路,连跑带走一会功夫就到了。每次信件上都有不同的圈,代表不同的加急等级,有的需要连夜送到。”不过,张金荣也在送信的过程中第一次体会到了危险。当时的交通站还有一个与张金荣年龄相仿的少年,也负责送信,可是该少年却叛变了。他从溧阳带鬼子下乡扫荡,交通站所在的村被全部烧光。“头天晚上我有一封加急信要送,连夜走了,第二天上午赶回村子外才发现鬼子来扫荡,当时身上还有一封信,为了保险起见,将信塞到田垄,跟村民一起跑了。直到晚上日本鬼子走了,才敢去取信。”
1944年,张金荣参加了天目山战役。日本人投降后,他所在的部队北上东台,经过整编,部队的番号改成第6师47团,后来变成了6纵,这时张金荣也正式出师,成为了一名司号员。
图:张金荣老人正在整理自己亲历过的战役资料
(记者 李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