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民生新闻 > 难以忘怀——残酷年代动员乡亲报效国家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创造乡村优质生活空间
 建好数字生态赋能中小企业
 营造呵护民企干事创业好环境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难以忘怀——残酷年代动员乡亲报效国家
【字体: 】 发布时间:2015/9/2 6:04:21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8月27日下午,在田东街道原南农化肥厂家属区,记者探访了今年92岁高龄的抗日老战士耿彭如,回忆起战争年代尤其是抗战岁月,耿老仍然显得很激动。

      耿彭如是安徽省无为县人,他的家庭可谓革命之家,大哥、三哥都早于他参加了革命,在两位兄长的带领下,耿彭如也在暗中为新四军做些事情。1941年,耿彭如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正式参加了地方革命武装,他和几个同志负责动员乡亲参加新四军打鬼子,同时也负责为新四军筹集物资。1941年,日寇已经占领了耿彭如的家乡,县城和附近集镇等中心地区都驻扎了鬼子兵。而耿彭如他们就活跃在乡村中,在敌人的“眼皮”底下开展工作。当然,他们的身份是不能暴露的,就连自己家人也不能说。在采访中,耿彭如90岁的老伴高会英回忆道,那时耿彭如经常带人回家吃饭,但自己从来不知道耿彭如在忙啥。为了发动群众参加新四军,耿彭如颇费心思,在一次次不懈的谈心中,一个个有志青年被送到了新四军的队伍中。

      为部队招募新兵提供补给的同时,耿彭如也参与了与鬼子的战斗。耿彭如说,在装备远远落后的情况下,对付鬼子,大都只能采取游击战的形式,利用有利的地形条件,采取偷袭的战术,大约在1942年的冬天,当时部队得到情报,有5、6个鬼子从县城的据点到村里扫荡,为此新四军的两个排事先埋伏在鬼子的必经之路上,在鬼子进入到包围圈后,耿彭如和战友们一阵手榴弹扔过去,把鬼子全歼,十分痛快。当然,和鬼子的斗争是残酷的,1943年的初秋,耿彭如和战友们遇到一小股鬼子,在围剿鬼子的过程中,战友们牺牲不少,这令耿彭如至今难以忘怀。

      终于打跑了鬼子,耿彭如一如既往地干着他的物资供应工作,直到全国解放。1953年,耿彭如来到第二故乡淮南支援建设直至离休。

      图:正在读报的耿彭如

(记者 陆士宇)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