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民生新闻 > 百姓夜袭奋力抗击日寇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创造乡村优质生活空间
 建好数字生态赋能中小企业
 营造呵护民企干事创业好环境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百姓夜袭奋力抗击日寇
【字体: 】 发布时间:2015/9/2 9:01:25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在日寇侵华时,有千千万万的普通老百姓义无返顾地投身到火热的抗日救国运动中。“伟大的抗战,既是一部轰轰烈烈的英雄史,也是一章默默无闻的百姓抗战史。”今年85岁的宫俊才老人说道。

      路见不平 棒杀鬼子

      8月26日下午,记者来到大通区洛河镇王庄村,见到了宫俊才老人,听他讲起那段难忘的岁月。老人告诉记者,1937年,日本鬼子进中原,烧杀掳掠,无恶不作,引起广大百姓的愤恨。在淮南,鬼子的飞机经常投下炸弹,炸死许多百姓,随后,鬼子占领淮南整个地区。有一天,两个鬼子没有带枪,只带着刺刀就来到王庄村寻乐,两个鬼子看到一名姑娘时,便强拉着姑娘进屋,实施强奸,姑娘拼命反抗也无济于事。说是也巧,宫俊才的姑父王恩怀挑着东西经过这里,30来岁的王恩怀看到鬼子光天化日下,竟欺负弱女子,他挥起扁担把两个鬼子打死。为了怕报复,他把两个鬼子埋了,便逃到定远青山一带隐藏起来。没过几天,他偷偷跑回来,从藏有枪支的老百姓家里要来几支,约上4名年青人跟他一起打鬼子,白天他们休息,晚上,他们四处活动,寻找机会对鬼子下手。宫俊才老人说,后来,他们参加了游击队,由于被汉奸出卖,鬼子将他姑父尸沉淮河。

      民间帮会 抵抗入侵

      无独有偶,在大通区上窑镇,也有一支民间组织红枪会,在抗击日本鬼子。上窑红枪会是上世纪三十年代中期自发形成的地方武装组织,成员多为当地农民。会员一般先用红漆将大约一米六七的木棍刷好,接着再安装上一尺长的铁制枪头,枪头呈四棱形,枪尖锋利,枪头与枪杆交接处,携一麻制的红缨,于是红枪会便由此而得名。

      一九三六年上半年,上窑、外窑、马岗、泉源等村,先后分设十六处会堂,参加会员达七百余人。一九三八年农历正月初五,日本鬼子兵分两路,占领上窑和外窑两地。看到日本鬼子打到家门口了,大家便有了打鬼子的想法。红枪会头领魏明胜、慢三爷、孙福禄等人密谋之后,一九三八年农历正月十二夜间,淮河西岸的红枪会会员光着脊梁,手执红缨枪,渡淮河到新城口与上窑一带的红枪会汇合,两支队伍大约200多人。在新城口的时候,红枪会遇到一个营的广西军,红枪会头领提出一起打鬼子,得到对方响应。他们赶到了外窑,将驻扎在外窑的一小分队鬼子围住,鬼子一时摸不着底,便向外窑的后山撤退。天亮后,在西历山脚下的一个石头塘里,一鬼子跌下石头塘,被赶上来的红枪会会员孙尚志等人用石头将鬼子砸死。

      当鬼子退到独山下的一片烂泥田附近时,蚌埠的鬼子赶来汇合,双方展开了白刃战。下午的时候,鬼子在独山一时难胜,于是边打边退,鬼子沿着姜家大山的南麗折而向东,翻过馒头山的北坡,中间有条大山沟,顺着山沟跑时,鬼子这才发现上窑通往蚌埠的官道。红枪会紧追不舍,在翻越大山沟时,有两个鬼子跑迷了路,最终被红枪会员戳死在一个山洞里。

      鬼子在途经考城时,被当地的红枪会发现,他们将敌人围困在长二里、宽约三米的盘塘埂上,两边是水,地形对鬼子很不利,几次冲杀,都被塘埂北口的红枪会死死堵住。塘埂南口的红枪会也渐渐逼进,此时,鬼子已筋疲力尽,一些鬼子想涉水而逃,岂料,冰冷的水漫过鬼子的腰部,红枪会会员见状,也跟着冲向水塘,手持红缨枪将塘中鬼子歼灭。

      上窑红枪会在与鬼子多次的战斗中,消耗了鬼子大批人力物力,使鬼子不敢轻易出来。红枪会敢于拿起红缨枪抗日保家卫国,给后人做出了光辉的榜样。

(记者 冉韬)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