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民生新闻 > 走最险的路 看最美的景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创造乡村优质生活空间
 建好数字生态赋能中小企业
 营造呵护民企干事创业好环境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走最险的路 看最美的景
【字体: 】 发布时间:2015/6/29 9:49:44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淮南七市民南北川藏线并行,单车骑行2000多公里,穿越“第三极”
走最险的路 看最美的景

  5月底,淮南骓驰骑行俱乐部7位年过五旬的市民,兵分两路沿川藏北线、南线,单车骑行向拉萨挺进,其中,年龄最长者已经66岁,身体有恙者,每天必须注射补充胰岛素,才能继续赶路。一路上,他们历经各种磨难与挑战,最终以铁人般的毅力骑行2000多公里,于6月底完成了“第三极”之旅。

  惊险

  骑行日志:(317川藏北线)6月13日,今天从荣布出发,翻越了海拔最高4700米的两座大山,下山时看见一辆从山崖跌落下来的轿车,轿车变形加失火已经面目全非,教训深刻,引以为戒。

  记者手记:6月27日,夏美伦、刘怀义、程浩、姜玉松、王玉民、王吉祥,夏美龙7位皮肤黝黑,刚从西藏返回淮南的市民,告诉本报记者,2000多公里的高原骑行路上,他们遭遇了滚石、塌方,冰雹、雨雪、狂风等恶劣情况,眼睛看到的不光是绝美的风景,还有很多遇险的车辆和行人。骑行、自驾进藏,恶劣多变的高原气候,依然是最大的阻力,有的人可能永远地就留在了这条天路上。

  温情

  骑行日志:6月16日,昨天早上从那曲出发,出门遭遇强顶风,车都推不动,一个上午勉强骑了四十公里,又遇到冰雹夹雨雪,又冷又饿的我们躲雨进了23道班,工友们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并且免费为我们下了热腾腾的面条。

  记者手记:今年已经66岁、第四次骑行进藏的夏美伦选择了社会化保障较低,路途更加艰辛,被骑友称作“第N次进藏”才会考虑的川藏北线。与夏美伦结伴同行的刘怀义、程浩两位市民告诉记者,沿途由于人烟稀少,他们多数时间只能靠吃干粮充饥。在23道班,藏族同胞见他们骑行辛苦,免费为他们下了一锅面条,老人们告诉记者:“当时我们感动的眼睛都湿润了,要知道往往好几天,我们才能吃上这么一顿热乎饭。”

  兄弟

  骑行日志:6月6日,川藏南线,(夏美龙)今天上午冒雨骑行70公里,下午雨暂止,全天骑行110多公里,在邦达住下,25元每人,条件很差,这边很冷有穿棉衣的,我开电热毯,睡觉腿还冷。

  当天晚上8时多,在川藏北线同时骑行进藏的夏美伦发来跟帖:“保重身体!”

  夏美龙回复:“谢哥关怀,你也要保重身体。放心吧哥!”

  记者手记:夏美伦、夏美龙是一对已经年过六旬的亲兄弟。在两条不同的进藏线上,他们彼此在互联网上关注着对方,感觉两位老人,像是少年,满满的都是手足情深。试问,我们身边,有多少兄弟,经过岁月的洗礼,到了他们这般年纪,还能这样孩子般的交流,亲切地呼唤着对方?

  坚强

  骑行日志:5月19日,为提高体能,备战川藏北线,仨同伴下午骑行八公山风机道。

  记者手记:这是出发前,夏美伦、程浩专门陪刘怀义锻炼身体的一篇日志。可能很多淮南骑友并不知晓,年已六旬的刘怀义是一名20多年病龄的糖尿病患者,川藏北线骑行路上,每天他都要进行胰岛素注射。这次骑行西藏,他遭遇高原反应,全身浮肿,困难时,他几乎站在崩溃的边缘,用他自己的话说:“要死的心都有。”然而,就是这么一名病号,在同伴的互勉下,一路翻越了20多座4100米以上的高山,坚持完成了2500多公里的高原骑行。刘怀义告诉记者,除了骑行他还积极参加了冬泳等体育运动,因为坚持锻炼身体,20多年来,他身体依然健硕,没有任何糖尿病并发症出现。

  风光

  骑行日志:尽在照片中,面对“第三极”的风光人文之美,语言是苍白的。

  记者手记:“人间仙境”多瀑沟,扎科的苯波重镇,亚青和色达的丛林,“东方阿尔卑斯”的四姑娘山,“千碉之城”的丹巴,满山层层房屋的五明佛学院……7位市民无论是选择途经甘孜、德格、那曲的川藏北线,还是骑行跨越金沙江、澜沧江、怒江、雅鲁藏布江的川藏南线,他们手机中的照片张张几乎都是“屏保”。清澈的蓝天,壮美的景观,远比纪录片《第三极》中展现的更加迷人。首次完成入藏骑行之旅的夏美龙说:“这里有如此高大的山,公路穿行在山与河之间,头上是大山压顶、身旁是千丈深河,骑行这里文盲都会被美丽逼成诗人,付出再大的艰辛,我们都觉得值了。”

(记者 苏国义)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