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传统模式 教学跨入“互联网+”
6月2日上午,淮南十九中的一间教室内,上课时间,学生、老师人人手里却抱着一台平板电脑,这是在玩吗?别误会,他们还真不是在玩,而是在上课。据悉,当天我市第一届微课大赛总结表彰大会在这里举行,来自淮南二中、淮南十九中、淮师附小的师生正在进行的是翻转课堂“微课”展示。
科技催生的教学“小鲜肉”
什么是微课?为了更好地阐述微课的作用和内涵,6月2日,淮南市教育局面向全市教育工作者,召开了淮南市第一届微课大赛总结表彰暨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项目观摩研讨现场会,活动安排了优秀微课展示、教学研讨、经验交流、翻转课堂平台介绍、优秀微课表彰等一系列内容。
通过与会专家和老师们的介绍,记者了解到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展开的精彩教学过程。具体呈现出来就是一段视频短片,形式上有点类似微电影,是新科技及互联网催生下的教学“小鲜肉”。
在优秀微课展示现场,记者看到参赛老师的微课作品多是10分钟左右的视频短片,这些短片融入了声音、文字、图画、动漫等,它们有的围绕一个教学难点、重点集中展开,有的依据教学步骤,在播放推进的过程中向学生提出问题。参会老师们普遍认为,微课一般具备如下特征,一是教师担任主要讲授者,即可出镜也可以话外音方式讲授;其次,微课时长一般为5-10分钟,最长不宜超过20分钟。另外,微课还具有制作简便,资源容量较小,基于网络流媒体播放,适于移动设备移动学习,教学内容少而精,视频形式多样,可供学习者自主学习等特点。
课堂上人手一台平板电脑
在当天的优秀微课展示课上,记者看到上课的师生们人人一台联网平板电脑,老师微课播放完后,学生可以通过平板电脑将要提出的问题发给老师,老师也可提出问题,然后利用平板电脑抽查学生解决问题的情况,课堂上师生互动非常频繁。
“微课虽小,却颠覆、翻转了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进行微课展示的淮南二中教师张凯告诉记者:“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一般为老师讲授、学生反馈,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课堂的管理者,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而微课参与的课堂,教师可以提前将微课视频发往网络或是服务后台,将授课内容与学生共享,让学生带着问题提前自主学习,课堂上师生利用移动终端‘翻转传统课堂’,教师成为学习的促进者,学生变成主动的研究者。”
课后,淮南二中高一学生石宇杭告诉记者:“我们非常喜欢微课这种教学方式,老师上传的微课我们可以通过网络随时查看,提前预习,课堂上我们可以根据自己对知识的掌握,就自己难以理解的问题向老师进行请教,与老师互动,探讨。课后,我们还可就各种教学难点,查看老师上传的微课,进行复习总结,微课成了我们的家教。”
微课多是教学精华
当天,记者通过对参赛教师的走访了解到,微课的形式虽然有点像微电影,但其制作过程和微电影区别还是很大的。老师们告诉记者:通过培训学习,他们很快就能学会利用相应的操作软件,在任何一台电脑上进行独立录制微课。微课时长虽然只有十来分钟,但制作前,老师们却需要收集大量素材,并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整理编辑及录制讲解,为了录好一节微课,多数老师甚至要将自己在微课中所讲的每一句话写成脚本,录音时不容出现分毫差错,一节10分钟的微课,老师们往往要花费数个小时甚至几天的时间进行准备。
“可以说每一节微课,都是我们老师的授课精华,今后参与微课教学的老师越多,网络上可供学生学习,教师借鉴好的教学资源就越丰富,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的教学也将跨入“互联网+”的时代,微课就是在这一过程中碰撞出来的火花”,一位参赛老师告诉记者:“我们运用好微课及相应的智能系统,可以翻转传统教学模式,利于因材施教,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启迪其创新意识,微课潜力很值得深挖。”
(记者 苏国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