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民生新闻 > 这些小细节,守护你和我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创造乡村优质生活空间
 建好数字生态赋能中小企业
 营造呵护民企干事创业好环境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这些小细节,守护你和我
【字体: 】 发布时间:2015/6/3 8:45:24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近日,交警部门先期在两路口施划标线,规范非机动车停车等待信号灯;在洞山隧道、淮河大道立交桥安装反光标——这些小细节,守护你和我

      在道路交叉路口,对电瓶车、自行车等非机动车无序停车等待信号灯的现象,你可能见怪不怪了。近日,交警部门开“药方”,先期在两个路口试行施划标线等,规范非机动车乱停行为。对不听劝导的,可能会面临交警警告或者罚款哦。除此之外,经过洞山隧道、淮河大道立交桥时,你会发现,机动车道两侧安装了一个个反光标,清晰可辨,夜间行车更安全了。

      记者从交警部门了解到,近期,交警部门通过在立交桥、隧道安装反光标,交叉路口施划标线,规范非机动车在路口等待信号灯等一系列措施,从细小处着手,提高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

      施划标线,规范非机动车等待信号灯

      在道路交叉十字路口,经常看到机动车停在停止线内等待信号灯,而一些非机动车则冲在前面,停在路口等信号灯放行,这种情况既不安全,又不利于其他机动车辆通行。为了改变这一现状,交警部门尝试在路口施划标线等,规范路口内非机动车无序乱停现象。

     “由于路口设计缺陷,非机动车骑行者交通安全意识不高等多种因素,非机动车经常随意停在路口内等待信号灯通行。为了改变这一现状,交警部门尝试通过施划标线,在一些路口内设置非机动车可以停车等信号灯的区域。”淮南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设施大队大队长徐宏伟介绍,近期市交警支队设施大队与交管科、田家庵一大队联合,在人民南路与国庆路交叉路口、淮舜路与国庆路交叉路口,施划非机动车停车等信号灯区域,以规范路口非机动车乱停现象。

      6月1日上午,记者来到人民南路与国庆路交叉十字路口看到,在路口四个方向均划出了一块区域,自行车、电瓶车等非机动车辆可停在该区域内等待信号灯。记者在路口观察了10分钟左右看到,只要非机动车停在划定的区域内,既不影响直行和右转车辆通行,同时对机动车和非机动车驾驶者来说也安全很多。

     “我们前期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根据路口实际流量、流向等,因地制宜。选择的这两个路口施划的标线规格尺寸等也都不一样,根据路口实际状况,先试先行。这当中既有对相关规范标准的完善,也有一部分属于创新。”徐宏伟表示,非机动车到路口施划的区域内停车等信号灯,可以规范路口停车秩序,提高安全性,直行和转弯车辆通行也不受阻碍,提高了路口通行效率。交警部门根据两个路口试行情况,如果效果较好,下一步将在全市实施。

      徐宏伟介绍,在路口施划标线后,需要市民积极配合,路口执勤民警也将加强引导和宣传。同时,在路口竖立标牌,对不听劝导的非机动车骑行人员,将被处于警告或罚款50元。他表示,良好的交通秩序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交警部门也将联合文明办等部门,交通文明志愿者、驾校学员等积极参与,对交通不文明行为进行劝导。

      安装反光标,提高夜间行车安全

     “由于夜间照明条件不佳,有驾驶员反映,通过淮河大道立交桥和洞山隧道内,机动车道两侧反光条件不好,两侧看不清楚,容易引发交通事故。于是,我们近几天就安装了反光荧光标。”徐宏伟说。

      6月1日,记者来到洞山隧道看到,隧道内机动车道两侧的立面每间隔不远就安装了一个反光标,车辆开灯经过能够反射出明显的白光。据介绍,洞山隧道长900多米,有南北两个通道,在每个通道两侧每间隔3米安装一个反光标,加上淮河大道立交桥上安装的,共计安装了1926个。

      在淮河大道立交桥上,记者看到,桥面两侧立面上也都安装了一个个反光标。夜间正面照射反光标看到的是白光,亮度高,清晰可见,对面一侧呈现的是黄色,起到警示作用。

      交警部门介绍,通过安装反光标,能帮助驾驶员辨别路况,提高夜间安全行车。

      图一:在人民南路与国庆路交叉路口,非机动车停在施划标线区域内等信号灯。
  图二:洞山隧道两侧高台立面安装的反光标。

(记者 张明星 马南南 摄影报道)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