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淮南要闻 > 庄稼地里的“草莓公主”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创造乡村优质生活空间
 建好数字生态赋能中小企业
 营造呵护民企干事创业好环境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庄稼地里的“草莓公主”
【字体: 】 发布时间:2015/3/12 8:28:03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大通区民丰果蔬种植协会会长闫如梅艰苦创业的故事

  认识闫如梅的人都说她是个了不起的80后女孩。因为她把小草莓做成了大产业,人们亲切地称赞她为“草莓公主”。

  1980年,闫如梅出生在大通区孔店乡河沿村。父母希望她能像梅花一样清新,不畏生活的艰难,就给她取名闫如梅。1998年,闫如梅在安徽华文电脑学校完成学习后,因为成绩优异,留校当了一名辅导老师。2000年,闫如梅发现家乡因地理位置偏远,打字复印生意还无人问津,就下决心回到家乡,在集镇上开了一家打字复印社。红红火火的生意,让她积累了一些资本。

  2005年,闫如梅受央视七套“农广天地”栏目一期节目的启发,看准了农资经营的发展机遇。于是,她果断关闭了复印社,新开了一家农资服务店。为让乡亲用上放心、安全、环保和价廉的农资,她坚持从正规渠道引进农资,实行跟踪监管,并为农户提供用药施肥全过程指导服务。在经营农资店的日子里,她每天都和农户们打交道,一起讨论关于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如何增产增收等问题,并渐渐爱上了农业种植。

  闫如梅平时最喜欢看央视七套“农广天地”栏目。一次偶然的机会,她看到了草莓种植的良好经济效益。于是,她下定决心改行学习种植草莓,并赴浙江建得、山东临沂市郯城县等地“取经”。2010年5月,她流转了302亩土地,经专家指导,高产新品种草莓“红侠”在孔店乡落地生根,每亩大棚可产草莓2500公斤,效益约3万元。闫如梅种植草莓获得了很大甜头,吸引附近村民纷纷前来向她学习种植草莓经验。种植草莓的农户越来越多,她开始寻思起来如何更好引导乡亲种植草莓的问题。在政府部门的支持下,她成功创办了淮南市民丰果蔬种植技术协会和淮南市民丰瓜果蔬菜专业合作社。村民把土地流转给协会和合作社,不但可以获得土地租赁费,还可以从生产中获得劳动工资,实现了土地规模经营,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随着草莓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草莓品种在增多,种植技术在提高。“以前,主要是农户自育的草莓老品种,品质口感差,市场效益也不好。如今,通过协会和合作社请来了农业专家和农业110小分队,根据当地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引进适合当地种植的优质草莓新品种,并优惠提供给农户种植,草莓品种扩大到了10个。”闫如梅告诉记者,草莓丰收后,销售工作也全部由协会和合作社来运作。

  俗语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如今,闫如梅的协会和合作社会员已经发展到了180户,带动当地农民就业200人,人均年增收3000元。2011年,她成功注册了“俏果”商标,2012年通过了无公害认证。关于未来的发展,闫如梅表示,将以草莓种植为基础,建设集旅游体验、餐饮、休闲为一体的农业生态旅游观光园。同时,积极开发草莓冰淇林、草莓果酱、草莓酒等产品,延伸草莓产业链,提高草莓附加值,带动农户共同奔小康。

(记者 朱庆磊)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