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社会新闻 > 粮票收藏记录时代发展印迹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爱的后备厢”满载的是亲情与乡愁
 从春节习俗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参军入伍 让青春更精彩
 让文物“活起来” 博物馆“火起来
粮票收藏记录时代发展印迹
【字体: 】 发布时间:2014/10/16 6:18:18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这是世界各国围绕发展粮食和农业生产举行纪念活动的日子。而本周也是我国的“全国爱粮节粮宣传周”,宣传周的主题是“节约一粒粮,我们在行动”。倡导人们爱惜粮食,厉行节约,减少浪费。

     “民以食为天”,粮食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始终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地位。在世界粮食日到来之际,淮南民间收藏家苏正礼先生特地将其收集的200余张粮票整理出来,以此来纪念第34个世界粮食日,提醒人们温饱不忘饥寒,丰收不忘灾难,增产不忘节约。

      粮票是粮食短缺时代的产物,提起粮票,每个从计划经济年代走过来的人都会有不少的感叹,这个曾经伴随了人们近40年的票证已经很少看到了,它已经成为一种收藏品,被放进了纪念册里。

      记者看到,苏正礼的粮票收藏数量众多,品类多样:全国通用粮票、安徽省粮票、淮南市粮票、安徽省内合肥、马鞍山、芜湖、安庆、六安、蚌埠、淮北、宿州、亳州、阜阳等地市粮票,省外则有上海、浙江及广西、新疆、内蒙古等省市粮票。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的,如侨汇券兑粮油证明、中国人民解放军粮票等。

      作为资深藏友,苏正礼对粮票的由来娓娓道来:建国初期,广大人民政治地位不断提高,劳动热情高涨,但“人口多,底子薄”加上连年不断的自然灾害一度引发了粮食危机。在这种情况下,1953年,中共中央作出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就是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粮食计划收购与计划供应政策,简称“统购统销”,同年11月安徽省实行“统购统销”;1954年实行粮食定产量、定自用量、定售量、定供应量的“四定”;1955年又改为定产、定购、定销的“三定”,同年全国第一套粮票正式发行流通,从此拉开了我国长达38年之久的“票证经济”的帷幕。

     《淮南大事记》中记载,全国粮票在淮南市的流通从1955年10月1日正式开始,直至1993年4月1日安徽省政府下发文件粮票停止使用,整整经历了38年历史。淮南市地方粮票是1983年首次发行使用,苏正礼收藏的1983年版淮南市地方粮票有30市斤、10市斤、5市斤、1市斤、半市斤、2市两、1市两等各种规格,除此之外,同时还发行有500市斤“淮南市机关团体专用粮票”,这么大的面额,是用于集团采购的。

      同样的,用于军队采购的粮票面额最大,达到1000市斤,这也是苏正礼收藏的最大面额粮票,记者看到,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部军用供给粮票”,分别标明用于购买大米、面粉和粗粮。而居民用的粮票面额则小得多,苏正礼收藏的最小面额粮票是上海市粮食局1960年发行的“伍钱”上海地方粮票,并特别标明是“十两制”,换算下来即是“半两”,和后来1972年版上海市粮票“半两”及1990年版“25克”面额是一样的。

      在苏先生的收藏中最为珍贵的莫属侨汇券和援外人员兑粮油证明了。侨汇券的产生是由于当时物资供应短缺,在侨乡出现了以物顶汇的现象,侨汇额不断下降。为了争取更多的外汇收入,1957年7月30日,国务院批准了“关于争取侨汇问题”的指示,根据侨汇额核发一定比例的物资购销凭证(俗称侨汇券)给国内收汇人,侨汇券持有者在专门商店或柜台购买紧俏商品或生产物资。苏正礼收集的1991年侨汇券包括了副食券、购货券、侨汇粮票、侨汇邮票等。而其收集的援外人员兑粮油证明为丁友与王绍顺1983年从伊拉克回国后按照商业部规定办理粮油手续的证明信。

      粮票流通的年代是粮食短缺的年代,苏正礼介绍,当时计划经济时期粮食定量以工种、年龄、职业劳动强度为标准,分别为:煤矿井下采掘工55斤,地面矿灯充电工36斤,运扛料工46斤,大学与大专生36斤,高中生34斤,初中生32斤,服务业人员32斤,机关团体、教师、新闻工作人员30斤,民警,公安消防48斤,交通民警40斤,户籍警32斤,城镇居民2周岁以下12斤,2至3周岁16斤,4至5周岁19斤,6至7周岁22斤,8至9周岁25斤,10周岁至成年人27斤。

      在1993年后,由于全国改革开放形势的发展,再加上粮食连年丰收,全国逐步取消了粮食定量供应,粮票这时完成它的历史使命,退出历史舞台。近10年,我国粮食更是连年丰收,但粮食安全关乎国家安全,粮食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始终占有不可替代的基础地位。苏正礼先生说:“现在人们生活好了,粮食也充足了,可‘节约’二字不能丢,这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而世界粮食日的意义也在于此。”

      图一:1983年发行的淮南市地方粮票
      图二:最大面额一千市斤粮票

(记者 张雪峰 实习生 杨义红 摄影报道)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