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社会新闻 > 淮南作家圆金寨女孩大学梦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爱的后备厢”满载的是亲情与乡愁
 从春节习俗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参军入伍 让青春更精彩
 让文物“活起来” 博物馆“火起来
淮南作家圆金寨女孩大学梦
【字体: 】 发布时间:2014/7/29 5:37:43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12载捐助从未谋面的贫困学子,长年累月书信交流传递鼓励温暖

淮南作家圆金寨女孩大学梦


运超(左一)在给汪银辅导写作

    7月23日,一位金寨山区的女孩和她的妈妈来到淮南。女孩名叫汪银,今年参加完高考已被合肥一所大学录取。她和妈妈此行的目的是见见恩人——一位自小学一年级起、12年来一直默默资助她读书且从未谋面的“叔叔”。
    金寨女孩汪银要见的这位恩人是淮南作家王运超。23日下午,记者顺利找到他们并倾听他们之间12年来平平淡淡却真切感人的助学故事。
    一根电话线连起千里助学情
    时间回溯到2002年,当时在潘集区泥河镇做教师的王运超到金寨县出差。在与金寨县一位教师交流时得知,大山里有一些贫困人家的孩子因交不起学费而无法上学。王运超当即向金寨县妇联递交申请,并顺利联系上一名家庭贫困的孩子——汪银,她的妈妈因患有残疾无法劳作,爸爸靠做一点临时工维持家庭生计。
    千里真情一线牵,从此以后,王运超就通过打固定电话到汪银家所在的村部,和汪银一家人成了“陌生的亲戚”。小学期间王运超给汪银每个学年资助600元,中学期间每个学年资助1000元,高中期间每个学年资助2000元。赶上六一儿童节和春节等节假日,王运超总要想方设法给孩子寄去各种礼物……然而,12年来,彼此之间却从未见过面。
    困生更需要精神上的关爱
    “对于一些家境贫困的学生,他们不仅需要物质上的扶助,更需要精神上的关爱。”王运超告诉记者,在与汪银的通话交流中,他发现孩子因为家庭贫困,不经意间会流露出自卑心理。为了让汪银拥有一个健康、阳光的心态,王运超开始给汪银写信。
经过长年累月的书信交流,汪银话语中的笑声多了起来,渐渐地,她对这位叔叔产生了浓厚的亲情。汪银告诉记者,那些日子里她每天都渴望收到叔叔的来信,因为每次翻阅“都能感受到温暖和希望”。
    王运超每次给汪银寄去的不仅有书信,还有各种作文辅导书、童话读本、现代汉语大词典等。“叔叔在我读小学时寄给我的《好词好句》我全能背诵下来,从那时候起我就对作文产生了兴趣。”汪银告诉记者,她在高中时写的一篇散文曾发表在《安徽青年报》上。
    初出大山的孩子感叹淮南很大
    “记者叔叔你看我的新手机可漂亮?”23日下午,汪银向记者展示王运超给她新买的手机。汪银还悄悄地告诉记者,王运超叔叔夫妻俩不仅给她买了新衣服、新鞋子,还商量着给她买笔记本电脑。
    记者问汪银:“淮南给你最深的印象是什么?”“很大!很繁华!”汪银告诉记者,1996年出生,今年已经18岁的她,只在中考和高考时去过金寨县县城。这一次来淮南,是她18年来第一次真正接触城市。“王运超叔叔帮助我走出了大山,帮助我实现了大学梦。”汪银说。(记者 张昌涛 实习生 孙景 曹一鸣 摄影报道)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