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人民网
2013皖北地区年度工业经济人物候选人
心平常 自不凡
——访淮南东华实业集团董事长金克绪
人民网淮南7月28日电 从改制之初产值的1.11亿元到如今的25.77亿元;从总资产的2.86亿元到13.41亿元;从单一的物业服务到涉及房地产、矿业、餐饮等多元产业,短短十年间,淮南东华实业集团从业内的一枚小卒,发展成今天的安徽业界领航者,这不是偶然。
金克绪,淮南东华实业集团董事长、淮南物业协会会长、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早年曾挖过矿、采过煤。
2004年,东华成建制从淮南矿业集团分离改制,当初基础最差、底子最薄、负担也最重,金克绪上任之后,带领4531名员工将一个年度经营收入仅1亿元的后勤单位,逐步发展成为年产值超25亿元的企业集团,安徽省最大的物业管理公司。近年来,东华实业集团的发展成绩让人瞩目。
再苦再累 心中还有甜
毋庸置疑,企业最艰难的是改制,因为改制意味着放弃陈规,步履艰难。“由于改制后并不被看好,一招不到人,二贷不到款,当时就是一个没有资源、没有产品的空壳公司。”回忆起改制之初的状况,尽管时隔十年之久,金克绪仍心有惭愧。
2004年在国企改革的大潮中,淮南矿业集团加快了主辅分离辅业改制的步伐,当初金克绪临危受命执掌东华。
在大家看来,能留在国有企业才是铁饭碗。眼看着自己要被改制分离出去,“撑不过三年就得垮”声音在员工间口口相传,一时间员工迷茫、人心涣散。这给刚刚上任的金克绪出了难题。“晚上都睡不着觉,因为几千号人跟着你出来,吃饭问题摆在面前。”金克绪告诉记者,当时也想过打退堂鼓,自己180的大个,犯难发愁到最瘦的时候只有120斤。
“开弓没有回头箭”,虽然改制对东华而言是最为困难的时期,但“成事在人,谋事在天”,难走的往往都是上坡路。改制后东华面临的是一片困境,仅仅依靠收取居民区少量的卫生费和淮南矿业集团过渡性有限的补贴艰难度日。
这种情况下,金克绪并没有心灰意冷,恰恰相反,更是激起了他的斗志。一方面大刀阔斧地进行人事机构改革,另一方面加强管理、节支降耗,并制定了“三年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短短十年时间,金克绪就让东华起死回生,作为以物业管理为基业的东华集团,于2014年被中国物业管理协会评为“中国物业管理综合实力TOP200”企业,位居安徽省首位。目前,东华集团物业总服务面积达到4000多万平方米,占据淮南物业管理市场的半壁江山。
“再苦再累,心中还有甜。最大的欣慰,就是企业没有在我手中垮掉,不但没有垮掉,目前还发展良好。”而今 回忆起过去的点点滴滴,金克绪笑言。
循着初生之犊的闯劲 迈上致青春的步伐
“观念决定出路,出路决定生路。”物业是东华实业集团的基础,金克绪运用市场经济的思维经营物业管理,不断提升水平和质量,经过多年来的发展,如今,东华物业产业发生了巨大变化。从单一的自然村服务,发展到工厂、办公写字楼、住宅小区等综合类物业服务,并在业界形成了良好的口碑。
围绕“百年东华”的梦想和目标,东华走出了一条积极向多元化产业发展的拓张之路。经过十年的发展,东华集团经营版图已扩展为物业管理、房地产开发、矿业生产、生态餐饮和、矿山支护产品以及特种装备等多元产业并举的集团化经营格局。业务范围立足淮南,辐射合肥、淮北、滁州以及四川、青海、河南、内蒙古等省、市、自治区。
根据年报显示,在行业并不景气的大背景下,东华实业年度收入连续十年保持增长态势,从成立之初的1.11亿元到2013年的25.77亿元,翻了25倍,同比增长28.7%。作为安徽皖北本土企业,东华实业集团用10年的时间,交上了一份有质量的答卷。
古语说:“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鲜为人知的是,长期超负荷工作的金克绪积劳成疾,于2007年做了肝脏移植手术,即便如此,在东华最需要他的时候,手术后的金克绪毅然决然回到了这个他日益挂念的岗位。也正式这股韧劲,积极影响着整个东华在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往前走。
心平常,自不凡。对于东华而言,10岁只是一个开始,东华实业将依然循着“初生之犊”的闯劲和“致青春”的步伐,以创新驱动未来,成为安徽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的另一道风景线。(汪瑞华)